峰瑞资本李丰:想做就去做,别太在乎投资人的观点
股融易注:在你当初出来创业的时候,你证明了自己是优秀的企业家,想问题深入、商业敏感度高、执行力足够好,加上带的年轻团队非常不错,企业文化非常不错。
进入新东方是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98年回国的时候先是去跟一个同学创业,做了一年多把公司卖了。然后因为自己也对新东方感兴趣,就去了。这一干,就从2000年坚持到了2006年。
正好赶上04、05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我在北京也接触了很多新兴互联网的朋友。后来出来创办了互联网广告数据公司,也就是秒针,开始了两年自我创业的时光。
1.青年人创业的最大难点
作为创业圈老手,我认为当下青年人创业面临着两个最难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认清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能力资源和经验。不要去做跟风的事情,也不要去做一个纯粹只靠商业模式驱动和社会资本驱动的事情。
第二个问题是处在动态比较大的社会,创业本身的机会和风险都比较大。能不能对自己的位置和将来有一个稳定的认识,作为年轻人能不能找到一个符合时代特征的事情和方向来做,这一点也是很难。
在创业团队选择上,我更青睐于两种类型的创业团队。
第一种,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并且擅长的,同时确实是年轻人能够接受的生活方式的一些东西。如果做的是一些耗费社会资源、人脉资源或其他资源的创业,对年轻人来讲就比较难。
第二种,就是现在国家比较需要试验和技术的创业,如果是有强大技术背景的人,来进行技术创业也是比较适合的。
2.做存量市场,理念决定未来
第一个变化来自于人口结构和消费结构上,增量在各行各业不会像过去那样大规模出现,存量市场越来越重要了。
用小时候做的数学题比喻:一个水池,两个水龙头,一个水龙头进水,一个放水,多久可以放光水池的水?
此前大家都挤破脑袋争抢进水龙头,可如今想的更多的是是制作一个更精美的出水龙头,将原有的存量优化释放出来。
增量经济是由于中国人口红利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大家对资源的争夺已然到了顶峰。几年前开始有变化,很多行业不再只寻找新客户,而是优化、转化原有市场容量。二十多年来太习惯于从增量来找到新市场,可是今后存量才是最有效率的创业方向。
以共享经济为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共享经济已经将商业模式创新中资源的分配效率推至极致。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加速行业基础设施的创新,这一点在任何行业都是如此。比如我们之所以在可穿戴设备、IOT、物联网或是智能设备的生活化应用中遭遇了阻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不足。
商业逻辑的循环就是如此:通过某种形式的创新提升效率,并且在提升过程中不断克服基础设施的瓶颈并提高技术创新手段。
第二个变化,在文化和理念上,所有被互联网所影响改变的行业,企业的理想和责任,决定了它大概能走多远。
你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使得你在这个行业的商业化和演化过程中,成了最大的一个。
创业者在选定一个目标之后,就会朝着那个目标跑。创业者知道终点在哪儿,但并不知道怎么走,跟你往一个方向跑的人可能很多,在一大堆人在向着近似目标跑的过程当中,什么起重要作用?
我认为在同样情况下,如果你的目标比别人定得远一点,走弯路就会少一些。具体就是在思考一件事情应该做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要做到那个程度时,比别人想得多或者深一些,瞄准的靶子比别人远一点儿。想问题的深度或逻辑性上做得好的创业者,至少最后做成的可能性大一些。
3.想做就去做,不要在意投资人的观点
我想讲一下我投的“三只松鼠”这个案例,这是一个比较草根、做互联网坚果的创业团队。2年半的时间,从零开始做到年销售额过10亿,2015年的目标超过25个亿。公司的成长非常快、甚至是太快。
创始人原来在一家做坚果的传统食品企业做高管,企业规模也做得很大。在安徽一个县城,我找创始人聊了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创始人觉得电子商务这个方向很好。我说:既然在你心里已经受到这个事情的诱惑,那你就出来做。
2014年12月份,三只松鼠的创始人带着创业团队来找我交流,他们觉得移动互联网O2O在零食行业会有些机会,他们对应该怎么做想了很多战术的问题,品牌怎么做、卖什么东西、怎么做规划……因为移动互联网或者O2O的出现,创始人察觉到了一些机会,这个机会的呈现形式更偏向渠道,而不是品牌。
我告诉创始人,投资人是无法替代你做决定的,你也不需要投资人帮你做决定。在你当初出来创业的时候,你证明了自己是优秀的企业家,想问题深入、商业敏感度高、执行力足够好,加上带的年轻团队非常不错,企业文化非常不错。
既然你已经做到这个程度,证明了自己有这个商业敏感度,就应该不顾一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不应该太在乎投资人的观点。你们下决定要做,我支持;下决定不做,我也支持。
如果你留意观察,会发现原来叫做亚文化的生活方式,慢慢的进入了主流。举两个例子,你会留意到所有你使用的时髦的网络词汇来自于年轻人聚集的某个地方。当我们投最大的弹幕网站的时候,还被视为一个非常小众的事情,仅仅不到2年的时间,弹幕已经非常普遍了。年轻一代正成为中国创投界的一道风景线,这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急不可耐地跳了出来,在社交、O2O等领域显山露水。
年轻人更了解他们的同龄人,他们知道什么东西是他们的痛点,这是他们最大的优势。他们的挑战在于,很多人还年轻成熟度不够,做管理经验还都不够。如果凑巧他们中的创业者既代表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又在成熟度上超过了同龄人,理论上他们做就有优势。
其实马化腾、丁磊他们去创业的时候,也都是20多岁,接近30岁。相信自己,坚定方向,前路总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