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门标签

从困境到突破:六位投资人畅谈一级市场的未来

朝阳
2024-12-20 13:43

创投行业面临大洗牌,投资人要更“耐心”。今年11月,央视《对话》栏目邀请了6位投资人及3位创投圈人士,针对《资本,何以耐心?》话题进行分享。



刘苏华(深创投总裁)——“耐心资本的必要性”
刘苏华认为,创投行业在当前环境下,必须具备耐心资本的特质。他提到,深创投已经成为天然的耐心资本,因为其自有资金高达500亿元,可以视为永续基金。他认为,要做好耐心资本,首先需要有长期的资本来源,这样才能够陪伴企业的成长,而不仅仅依靠IPO退出。他强调,创投机构不仅要具备专业化水平,还要能够“守得住寂寞”,比如陪伴企业成长到宁德时代这样的大公司,最终获取长期的高回报。
刘苏华提到,耐心资本的根本是看得懂企业的成长性。没有对企业本质的理解,投资人是很难长期持有的。创投机构需要不仅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还要帮助企业在全生命周期内成长。
唐劲草(水木资本董事长、母基金研究中心创始人)——“以平和心态做投资”
唐劲草认为,耐心资本的关键在于投资者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放弃短期套利的思维。他提到,创投行业充满诱惑,许多人期望在短期内获得暴利,但这种心态往往是不可持续的。经过多年经验积累,他认为,真正能够获取投资回报的,往往是那些能够长期陪伴企业成长的耐心资本。
他还提到,尽管市场有时充满高回报的神话,但只有那些真正以企业发展为重的投资者才能走得更远。他强调,创业投资应该以创新驱动为核心,而不是短期的财富获取。
米磊(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投资硬科技与早期企业”
米磊在采访中谈到当前一级市场的主要困境,他认为,退出困难是当前最直接的堵点,但从根本上,问题在于过去十年、二十年国内创投市场未能有效投资硬科技和能够高质量增长的企业。他认为,美国的资本市场能够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其早期投资硬科技和小型企业的理念,这些企业具有持续的成长性和盈利潜力。
米磊指出,中国的创投市场目前亟需改变投资策略,更加关注硬科技、长周期的投资项目,而不仅仅依赖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短期回报。他认为,投资人和LP需要更具耐心,适应长周期的科技创新周期。
方建华(国科新能创始合伙人)——“高质量发展是破局之道”
方建华认为,解决当前一级市场的困境,最关键的词是“高质量”。他将高质量发展分为三个层面:首先,创投机构需要通过高质量的投资发现和价值实现,来推动企业的成长;其次,一级市场的发展必须与二级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步推进,解决好退市问题;第三,政策和政府机构应当为创投行业提供支持,适应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
他还强调,创投机构需要更加注重价值的发现和企业的成长过程,而不应仅仅依赖于短期的财务回报。他认为,高质量的生态系统能够带动创投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陈玮(东方富海董事长)——“专业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陈玮指出,创投行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尤其是退出难和募资困难,都需要通过“专业化”来解决。他认为,投资的成功不仅仅依赖资金的多少,更依赖于投资人的专业判断和决策能力。只有通过专业的LP、投资人、募资团队,以及高效的监管体系,才能真正推动创投行业的发展。
他还提到,创投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要更加专业的操作。例如,基金管理人需要更好地理解企业,选择适合的投资项目。与此同时,二级市场也需要采取更加专业化的方式来进行监管和退出。
李丰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解决退出困境才能疏通募投管”
李丰在采访中强调,目前创投行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退出困境。他表示,当前国内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和创投机构投资的逻辑并不一致,尤其是在投资高科技企业时,企业往往没有盈利,且缺乏固定资产,无法按照传统的盈利性估值进行退出。
李丰认为,政策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通过科创板尝试用成长性来估值企业,这为兼并收购提供了可能。但他也指出,国内资本市场的结构和估值逻辑仍需进一步调整,才能真正解决退出难的问题,从而推动整个投资链条的畅通。
朝阳
股融易作者
文章 774 
浏览 993394 

相关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