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资本张川:做早期投资的时机到了 差不多我就跳下去
投资人简介:张川(Michael),线性资本创始合伙人。前京东副总裁,前阿里巴巴高级总监,曾在埃森哲咨询、麦德龙、沃尔玛工作,荷兰王国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合作战略与经济政策”MBA。
线性资本 (Linear Venture) 目前已投资地平线机器人、Rokid、同盾、点融等超过30个创业团队。
从战略到思维
有幸生活在一个从传统快速切换到互联网的时代,我非常珍惜目前的机遇,在这个行业里,一天不学习随时被OUT。主观上愿意与时代同步固然不错,但这还不够。我总告诉自己需要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才能想的更多些。即使这样不断地告诫自己,但觉得自己还是做得不够好。
我在欧洲读的是战略专业的MBA,所以以往喜欢将战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有幸加入京东和阿里天猫之后快速地发现战略因素不是最重要的,在它之上还有两个更加重要的因素——思维和人才。(思维和人才为何重要?具体内容请见我发布的另一篇文章《决定成败的不是战略,是思维认知》)
思维是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决定着人类的言行举止,思维方式也是在不断发展演变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将无法再适应新时代需求。
但即使设置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当竞争格局等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者显示了变化的迹象时,公司和个人的自我变革就必须快速进行,包括组织架构、岗位调整、市场营销,产品等等都有可能需要发生变革,不变革就很难再有变革的机会了。看看那些曾经引以为豪的日本制造业大牌公司的现状吧。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2 学习能力很重要
我95年加入沃尔玛工作,在沃尔玛学到了很多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在现在都还是比较先进的。必须要相信,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它的系统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在整个零售系统可能除了Amazon能跟他媲美,其他所有的零售公司都不能与之相比。他们的IT技术非常复杂,大约在30多年之前,他们就开始和IBM进行了合作,沃尔玛是我见过的最牛的,零售公司里面拥有最新科技最多的公司。
后来我去了埃森哲做咨询,其实我就是想找一个咨询公司,去和很多的CEO,CTO,COO聊,我跟他们讲,你这个公司这样做好,这样做不好……一腔热血过后也得到了回报。在埃森哲,我做了一些公司的收购、兼并、战略、绩效等项目,也被派到美国学到了很多好东西,比如如何去做成本控制、绩效提升、如何去做ERP。
在之后,到了2009年,刘强东先生找到了我,我就去了北京,成为京东百货食品副总裁,直接向他汇报。在京东,除了3C和图书以外的所有品类都是我负责。那时候很多部门都没有建立,人也很少,基本上一两个月就要组建一个新部门,员工也总是处于边招人边接老大的销售任务,还要边与IT部门合作通过数据做客户分析:我们的客户来自于哪里、喜欢买什么东西等等。
2011年我去了阿里天猫,在那里大概负责了近400亿的GMV,负责3万多商家。在京东阿里的时候,我在这个行业干得很开心,也接触了很多投资人,还有做互联网的创业者。跟他们交流能学到很多东西,他们问我,你是如何从传统行业成功转到电商的?我就告诉他们我大体的这个路径是怎么来的,哪些知识是有的,哪些知识没有但是我知道的,哪些知识是我知道也学不会,但是我借外面的力量把它整合进来的,哪些知识我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的。
自2012年与薛蛮子、王淮一起创办致景投资,到2014年一起创办线性资本以来,我们在中国、美国和印尼投资了几十个项目涉及到电商、金融、身份识别、IOT、内测分发、社交、旅游、家装、教育、人工智能、反欺诈、设计、安全支付、数据、室内定位等多个领域,都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早(中)期创业项目,大部分公司都拿到了以后的融资,有的还发展得非常不错。可以说,线性资本绝对算一个专注于互联网移动领域的科技投资公司。
唯一不变的是每天都在变;过去的成功经验往往会成为未来成功的障碍,这是我从事咨询、互联网和风险投资时每天都在告诉自己的一句话。因此,线性资本在审视创业团队时,考察和评价团队的「学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们在以往的投资实践中发现,有些创业人特别喜欢运用以前的经验,不关心或者不太愿意去拥抱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等。这样的项目可想而知是不会成功的,或者不会大成功的。
「学习能力」要求那些过去很成功的创业者们学会放下以往的成就,虚心地学习新知识,快速认知未来社会,并产生合适的、与众不同的思维认知。这样的团队才可能是未来成功的明星。理论上讲,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的学习能力是在不断下降的。学会忘记,学会放下,像小孩子一样怀有好奇之心,并且让 「终身学习」成为每天的必修内容,是无比重要的。我通常喜欢问问题,来测试团队的学习能力。没有学习能力的团队,即使起了大早,也很难赶上晚集,或者根本就赶不上晚集。有的时候,播了种不一定会有收获,不管多么的勤奋和辛苦。
机会给有准备的人
做投资以来,我感到未来栩栩如生……似乎我以往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让我成为一个投资者做准备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些人觉得我是比较幸运,但是我知道幸运不是偶然的。因为我一直在准备。
我在欧洲读MBA时学的是战略,毕业后没直接去咨询公司,直到2005年进入埃森哲,我开始接触供应链领域的咨询工作,学习如何将实践与理论有机地相结合。07年我正式移民加拿大,08年开始研究互联网,09年刘强东先生找到我,后来我成为京东商城的VP,一年时间业绩增长近7倍。之后我又去天猫负责软百货部门。2010、2011年上半年就有些人鼓励我创业,但我没去。到了2011下半年,我迅速转型做投资了。
为什么?因为我认为做早期投资的时机到了,我也准备好了。我的状态是,别人做时我就在边上看,做的差不多,我就会跳进去。
我喜欢从0到1的状态。在京东,除了3C和图书,其他所有的自营品类我在一年多点的时间全部都搭建完成了,有些业务我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后来到了天猫,又通过多种工具和管理方法,把提升商家质量、品牌、诚信度、流量转化率、客单价等作为工作重点。爱好也是,我乐意挤时间去尝试健身、摄影、油画、太极。
从0到1是怎样的状态?就是从好奇心出发,让它驱动行动,在征服0的过程中得到1点经验,1点满足,1点对自己的全新认识。
创业路上的四个重要因素
创业路上的重要因素有四个:
①如何留住人才
当创业者发现了很优秀的人才时一定会想办法把TA挖过来,然而仅仅是挖过来还是不够的,还要留住人才。我的理念是:员工的想法是「你对我好,我就会干得很久;你对我不好,我自然不会干得久。」因此,对员工有非常好的待遇,让工作的员工保持良好的心情,才能留住人才。
②融资的问题
创业者开价太高、太低都有问题,太高显得自负,太低显得没有信心。开价要合适。很多创业者不知道怎样的价格合适?多和有着成功经验的来聊一聊。三人行,必有我师。
那什么时候可以谈到价格了呢?当创业者发现,投资人交流时表现出非常有兴趣,两三次就可以准备数据了。如果和各个投资公司都交流过后,两三个月没有动静,那一定有问题,这问题一定是创业者的。有可能是价格太高,或者商业模式有问题,或者团队建设不完备…这个时候创业者需要反省,和比较好的投资人沟通一下哪里需要改进。
聪明的创业者需要smart money。如果有些投资公司会帮助你组建团队,如何招人,如何做市场,如何管理团队,创业者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折扣。认知是未来,经验是过去。
③计划
Make planning是很重要的。对于时间点,我的看法是:要对五年以后有清晰的预测,10年以后有大概的预测,一年以后有模糊的预测,20年以后一种全新概念的预测。
④狼性VS底线
创业者要具备狼性。为了打预备,要快速提高门槛,打掉对手。中国的狼性非常大,一两招把对手打倒。就公司来说可以分为独狼和群狼,独狼就是单打独斗特别强,打谁谁吃亏,而群狼呢,是打谁都能赢。所以我更提倡群狼,但是群狼里要有头狼。职位交错配置,组合成狼群,打仗要狼性十足,杀的越快,死得越少。而弱的人从原来远远领先地位慢慢下降,最后被别人超越。
所以说,做企业一定要有足够的狼性,然而狼性不代表要去打破约定俗成的和商业底线。比如说最近网上传播的一些国内企业因对硅谷市场地域性差异不了解导致的负面风波不仅伤害到企业本身,更波及到在美华人的个人利益,原因在于其行为打破了美国市场的商业底线,然而这是企业家做商业、做投资必须坚持的底线,可以做任何狼性,但是这个底线是不能破的。
投资仅有商业价值的项目是不够的,这三点也很重要:
①思维第一
以前我是将战略放在第一位的,但现在不是,第一位只有两个字——思维。
这一点我是向马云学习的:站的更高点,想的更远点,想的更多点。仔细思考每一个相关的问题,而不是总关注现在在做什么。我在京东说,唯一不变的是每天都在变。思维是对的才能找到正确的人,制定的战略才会是正确的。我们生活在非常好的时代,建议年轻人停下来多思考。
②否定自己
人很难进行自我否定的。我时时告诉自己要经常否定自己,即使你之前做的都对,但时空和环境发生了变化,你就要及时顺应变化。
阿里就变的很快,以前基本上每半年就变一次组织架构。感到没有危机感的时候那就说明已经在危机中了。松下索尼夏普等技术都很先进,但他们现在什么状况了?因为在思维上出了问题,在互联网环境中没有及时发生变化。那些以为自己不变革但却能活很久的公司,一定会被淘汰,因为变革速度会越来越快。
③靠谱+学习
大家无论是在硅谷还是在国内投资,我的建议是:第一,要做到聚焦。从大处进去,从小处着手,要锁定一个细分领域。要点:你做的事情是要靠谱的。第二,要从一个细分领域切入。从小的领域切入进去,试着做是对还是错,要是对即往前走,如果不对立马掉头。要不断改变自己,不断去学新的东西。
喜欢我的文章,成为我的天使投资人吧,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