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驰创投曹巍:一个优秀的创始人,应该具备七项能力
曹巍,蓝驰创投执行董事
投资案例:淘当铺、着迷网络、极客学院、云家政等。
关注领域:互联网金融、教育、AR/VR、垂直社区等领域。
投资人在投项目时,都比较看重人这个因素,但是投资人看人的标准是什么呢?每个投资人都有自己看法。蓝驰创投执行董事曹巍表示,创业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考验创始人的能力。而一个优秀的创始人,应该具备七项能力。
本文,曹巍从学习试错能力、判断需求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融资能力等多个维度介绍了他眼中优秀创始人应该具备的七项能力,并给出了不少建议,希望他的经验能够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
以下为正文:
做投资以来,我接触过很多的创业公司,发现创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都是好一年,坏两年,然后再好两年,再坏一年,永远都是这样螺旋式的发展。
这过程中考验的就是一个创始人对自己是否有正确的认识,对待创业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有决心;自己能不能不断变得更成熟,更接地气,把手里的事情做得更好。从业这些年来,我看到大部分优秀的创始人都会具备这七项能力:
第一项能力:时刻保持乐观态度并不断传递信心的能力
如果一个创始人,带领着整个团队,一旦遇到困难便愁眉苦脸,好像这个社会亏欠了他一样,那整个团队会不断接收到他传递出来的负能量。这样的团队连起码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无从谈起,更不要说用创新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了。所以,一个优秀的创始人就像太阳一样,每天散发着光和热,让整个团队都能感受到这份斗志与温暖,这样的团队才有机会打胜仗。
在这里也建议大家去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业或行业,这样你会愿意花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创造和坚持,当然也会更开心一些。正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的,“不管全世界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第二项能力:自我认知和自我突破的能力
只有自己不断变得更强,才能够吸引更优秀的团队加入。在公司发展的各个阶段,创始人遇到的压力和挑战都是不同的,如何快速认知自己的不足并迅速学习成长便成为了关键要素。
最近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年轻的创业团队,他们在市场机会判断上非常敏锐,可以快速地捕捉用户需求的变化趋势,并快速地把用户规模做起来,公司规模也会随之迅速变大。但由于很多年轻的创始人之前并没有相应的管理经验,也没有意识去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这个时候公司就很难吸引到有成熟的管理运营经验的优秀人才加入,导致整个公司的业务很难再上一个台阶,从而进入到一个瓶颈期。因此,创始人的成长瓶颈往往是大部分创业公司面临的成长瓶颈。
记得王兴在总结自己多年的创业心得时,提到过一点,“创业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要想把它做成,需要又猛又持之以恒。虽然创始人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就是要不停地反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想办法提升自己。”
第三项能力:基于数据分析的快速学习、试错能力。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创业团队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经常变化,大部分早期创业团队的商业模式和方向都是在摸索和尝试中不断变化。包括蓝驰投资的一些团队刚刚开始的方向和后面跑出来的方向也都不太一样。
比如,唱吧最早尝试的方向是团购平台的聚合入口;极客学院最早是从开发者社区和应用市场切入;罗敏在创立趣分期之前一直在摸索汽车团购的创新模式等等。而最终决定在哪个方向上发力往往是由关键的数据分析说了算。
但也有很多创始人不关注核心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团队虽然看上去很拼命,而实际上自我分析和自我调整的能力较弱,容易在某个固定的模式里卡住较长一段时间。在快速试错的过程中,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创始人要能拆解核心KPI指标体系并快速推进执行。
第四项能力:有基础的财务分析能力
很多创始人觉得财务是一个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就好了。但实际上如果创始人自己不具备基础的财务分析能力,他在做业务决策时有可能会犯致命的低级错误。而优秀的创始人往往能够将公司基本的财务状况了解清楚,并能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思考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公司的运营效率是否稳定或在逐步提升。
多花一些时间了解现金流规划、业务财务核算以及收入确认方式,也有助于创始人尽早形成规范的财务意识。一个创始人至少要对三张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有概念,对一些基础的财务预警指标要用起来,比如提前6-9个月的现金流预警等。
第五项能力:判断真实需求的能力
需求不是互联网创造出来的,而是人创造出来的,市场上的细分产业实际上代表了需求的结构。在这里我有三点思考:
1)、所选择的产业要有改进的需求,并且切入的场景是真实存在的。
O2O最火的时候,大量的创业团队在尝试各种各样的上门服务方向。这些服务背后基本都有对应的传统产业存在,但这些传统产业的服务场景是多元化的。实践看来,很多到家的服务场景根本不是刚需场景。蓝驰投资了云家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家政服务只能在“家”这个场景实现,这个场景是刚需性质的。而这个场景背后是3000万的创业者和上百万个中小门店,一个值得花时间耕耘的赛道。对于创业者来说,有时最大的坑已经不是创造需求了,而是创造模式和不合理的场景。
2)、对用户群体的理解是正确的,方向有没有偏差。
在此,创业者不要一味地盯着巨头、盯着对手看,因为选择你产品的是用户,而不是巨头和对手,所以一定要把精力花在弄清楚用户价值的事上。
在这里,我也想分享一个用户价值趋势给大家作为参考。过去是靠产品连接人,现在更多的是强调文化属性、调性,是一群人共有的特征。我们在看新的产品形态时,会发现它通过文化的载体和差异化的调性,去连接人与兴趣。所以,我们也在关注新生代人群,他们的群体文化、使用习惯,或是在观点的表达上新的展现形式。
3)、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就是产品的核心价值,所以一定要紧紧围绕你的核心价值去消耗资源。
在资本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你会看到很多的公司在裁员,表面上看起来这只起到了为公司削减成本的效果,但实际上每一次的裁员都是对公司核心价值的再一次提炼。
管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战略匹配(Strategic Match),指公司寻求的竞争优势与公司用以获取竞争优势的流程能力与管理政策之间的一致性。举个例子,一般动物会有两个生育策略,一个叫k策略取意king(国王),精心养育下一代养一个就优秀一个。还有一个叫R策略取意Rat(老鼠),生很多靠数量取胜。这两个策略动物只能选其中一个,一旦决定用哪个之后所有的手段都得相匹配。毕竟你不可能既生得多又想每一个都精心养。这就是当资源有限的时候,所有的努力都要尽可能集中在同一个方向。
有的创业者可能会说这么做风险不是很大吗?其实如果你在任何方向上你都没有做到极致,就意味着你不可能被看到或者存活下来,这样风险反而更大。
第六项能力:抓住机会的能力
现在有不少创业者说市场上已经没机会了,但新闻客户端那么多,今日头条还能够从巨人的丛林里杀出来;视频播放网站那么多,哔哩哔哩还可以从高手如林的血泊中走出来。所以市场上从不缺少机会,也永远都会有新的机会、新的模式涌现出来,关键是你如何去抓住机会。
就拿大家热议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创业举例,大家可以从不同的场景和切入口获得用户,虽然场景已经分得很细了,但由于传统的金融市场是相对分散的,也就导致了细分领域不是有一家做起来,后来者就完全没有机会了。
目前美国主流的互联网金融方向上的投资主要围绕着金融技术方面,比如应用区块链在底层数据库和支付环节的创新、基于AI的智能投顾算法的创新、自动化和高速交易系统方面的创新等等。而国内市场经过早期的商业模式创新阶段,如何快速切换到双轮驱动模式是很多创业团队面临的挑战。
以趣分期为例,其实趣分期在早期切入市场的时候是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依靠高效、迅猛的地面营销团队快速抢占校园信用消费市场份额。但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趣分期已经升级为趣店集团变成一个以大数据和算法驱动的金融技术公司。我们依然看好消费信贷这个巨大细分市场的创业机会,相信后面还会有层出不穷的创新玩法和潜力可挖。
另外一个很有潜力的细分领域是面向金融行业的企业服务市场。例如,利用大数据帮助银行实现贷前线索初筛和贷后资产质量监控;整合供应链金融数据流封装决策模块;实施搭建针对金融行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帮助传统银行升级营销渠道;利用大数据帮助保险公司设计产品和控制费用等等场景。
第七项能力:融资能力
对于大部分创业团队来说,融资能力和其它业务能力一样,是需要花时间来培养的。很多早期创业团队每天盯着行业新闻看,感觉融资并不难,但自己一上阵就发现比自己想象得要困难很多。任何一个早期团队能够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特别是一线早期基金的认可还是需要有一定功力的。
每个创业团队的业务状况和创始人背景千差万别,别人的成功融资套路可能并不具有太多的借鉴意义。所以建议早期创业团队在把基础业务做好的同时,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投资人朋友圈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融资渠道和方法论。
在这里也有三个通用技巧想与大家分享:
1)、在公司不缺钱的时候融资效果会更好。最好在现金储备够用9-12个月的时候启动融资。在这个阶段启动融资至少可以做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和投资人见面时底气也比较足。另外可以有充分的时间了解资本市场状态和预判后续融资难度,并及时对业务或公司运营成本进行调整。
2)、规划清楚公司的运营计划和资金需求,不要纠结于估值和金额。以下一个核心业务里程碑为目标,资金够用即可。很多团队在融资时喜欢参照媒体爆出来的类似阶段或类似模式公司的估值作为参考,在融资估值和金额方面太过于纠结,这种情况下往往会错过最优的融资时间窗口或打乱公司的发展节奏。
3)、选择真正认可团队和理解业务长期发展方向的投资人。市场环境变化风云莫测,公司的发展也经常是一波三折。真正理解行业和认可团队的投资人在关键时刻能够顶得住,并帮助团队渡过难关。
其实,好的投资人就像一面镜子,能够使你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帮助你去提升。当然,我也希望告诉创业者,资本市场不一定是百分之百对的,也不一定百分之百错的。如何能够很客观地看到资本市场的缺陷,同时又能够充分地利用好市场,这是一个优秀创始人必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