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BAT的时代迟早要过去,建议年轻人去小企业磨练
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大咖云集,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也出席了本次大会,并且发表了很多看法。李开复多次强调人工智能是互联网行业的下一个风口。中国成为世界第二是没有问题的,世界第一是有机会的。BAT的时代终将过去,不过腾讯是最有可能坚守最久的公司。经验丰富的创业者融资不难,所以年轻人要去创业企业多磨练几年再来创业比较好。股融易整理了他的发言,供大家参考。
世界第二没有问题,世界第一有机会
李开复认为互联网行业的下一个风口——人工智能。中国在人工智能上有三大优势:第一,有特别大的人口基础,特别是理工数学等方面的科研人才多。第二,中国的市场会继续累积更多的数据,给了人工智能很多机会。第三,中国政府在在基因检测、隐私、互联网大数据、无人驾驶等政策上更加开明。“我觉得这些都给了中国很大的机会,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觉得应该是世界第二是没有问题的,世界第一是有机会的。”
如果中国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冲击第一,李开复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吸引更多中国顶尖人才与中国产生联系。中国的高手很多,但是顶尖的中国高手都在国外,如果用围棋做一个比喻的话,中国很多七八段的,但是九段的不多,那我觉得这些九段的呢,其实中国人还是有的,他们大部分都在美国,所以我们要想尽办法把他们吸引回来,或者至少让他们在美国做的研究跟中国是产生关系的。
第二,要为优秀年轻人提供培训。理工数学的优秀的年轻人很多,但是还是需要培训的。不是说清华、北大毕业的数学科学生毕业以后就能成为人工智能的专家了,是需要有需要刻意的培养的。到底是要经过线上的课程,或者专家手把手的带着他们,还是经过网上的这种竞赛,还是经过大数据的搜集,然后让大家都有机会去在网上一比高下,这些都可以去尝试。
第三,要大大推动各个传统企业能够接纳人工智能。现在国内很多行业使用到算法还很落后,这表示人工智能很容易就可以超车。举一个例子,在美国预防信用卡做假,没有人工智能的时候都已经做的很好了,靠各种规则。中国则一直是非常落后的,但把这个做好可以立刻产生价值,因为中国更需要这种技术。但是中国银行必须不要那么封闭,要愿意采购外部的人工智能的软件。
BAT这个“山头”迟早会过去
李开复认为,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一是数据,二是机器,三是人才,在这些方面,国内的BAT,国外的谷歌、脸书、微软占据绝对性的优势地位,比初创企业至少能多一百倍、一千倍。“它们不会把大型计算的技术公开出来,让美团、滴滴、知乎也可以使用,出于商业的利益,他们会把赚的钱花在巩固垄断地位、扩张新业务、培训和留住人才上面,”
但是李开复并不完全看好BAT,他认为:“一个行业里,山头的地位是绝对不永恒的,一定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每一个山头都会享受它阳光下灿烂的十分钟,但是十分钟必然会过去的。BAT是不会永恒强大的,它们也许会存在很多年,伟大很多年,就像IBM,它虽然被人尊敬,但绝不是美国公司中最受关注的,因为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原因是以下两点:
首先,当新趋势来临的时候,处于山头的公司不是每次都能捕捉到,也许机会来得太快,或者别人有特殊的、先天的优势,或者文化不符合这个领域。
其次,大企业过去的成功,可能会成为它的“包袱”,让它不舍得放弃。这就是创新者的窘境,当你在某一个领域赚得太多了,那么反而成了一个包袱,让你没有办法放下它,去抓住下一个创新的机会,柯达和微软就是很好的例子。
柯达曾经是摄影领域的顶尖公司,数码技术也是它发明的,但它却因为担心数码相机影响胶卷的销量,而把它冻结了。微软也是一样,虽然它是第一家做移动操作系统的公司,但它却认为操纵系统应该卖钱,所以最后Windows硬生生地被安卓挤出了一条生路。
在BAT三角关系中,李开复认为最有可能坚守最久的是腾讯,因为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腾讯看到了阳光下的十分钟的问题。“腾讯做成了微信,现在微信的垄断程度特别大。(腾讯)应该是全世界互联网行业里最垄断的一个公司,要把垄断者拉下台,需要比较久的时间,就像Windows。”
对于陆奇加盟百度担任集团COO,李开复认为:“陆奇是少数这种有战略技术眼光,又能执行得很好的人,他加入任何的一个公司,都是对这个公司的加分。”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性人物,陆奇的此次加盟,或许标志着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坚定决心。
年轻人去小企业磨练
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掀起了一股创业潮,许多年轻人都先后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但近年来,许多中企开始寻求海外投资,国内创业遭遇了资本寒冬,融资问题难倒了一大批初创企业。
面对创业难的问题,作为“过来人”的李开复表示,国内创业者寻找投资一点也不困难,困难的是那些初次创业,或者没有太多经验的创业者。
如何修炼成一个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呢?李开复认为,在还没准备好创业、没有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可以先去一家已经达到这个境界的创业公司,在那里工作一段时间,学好这个业务,当创业者懂这个行业比投资人懂得多时,才能震住投资人,投资人也才会投他。“不要抱着侥幸的心态出来融钱,现在创业者的数量有点过多,可以多磨炼一下再出来创业,很多人二十四、五岁就想自己做老大,可以再学个三、五年,也还很年轻,”他说。
李开复建议年轻人先到小公司磨炼一下,“大公司是磨炼不出来的,大公司希望你永远就做一个岗位,因为这样的投资回报率最高,而创业却恰恰需要这种跨行业、跨领域、跨功能、跨部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