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禾资本厉伟:当家9年掌管90亿,一位南派PE大佬背后的“流金岁月”
姓名:厉伟
年龄:53岁
职位: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
代表案例:华大基因、光启科学、柔宇科技、光峰光电等
九月的深圳,潮湿而闷热。站在位于深圳国际创新中心的松禾资本总部,从偌大的落地玻璃窗望出去,便看到这座城市的“大动脉”——深南大道,车流不息,蜿蜒不尽。每当夜幕降临,数不清的霓虹灯扑面而来,一路璀璨辉煌。
这一条路,厉伟最熟悉不过了。2007年,深圳当时规模最大的民营创投公司——深港产学研发起设立深圳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九个年头。
从孤身南下到成为国内投资界先驱人物之一,厉伟身上承载着许多的“第一”:设计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第一张可换股债券和第一张中长期认股权证,策划操作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第一起上市公司收购案,设计操作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第一次股票上网发行方案……如今,他执掌的松禾资本在中国的VC/PE界早已名声显赫。
初露锋芒
把时间拉回2007年。那一年,由厉伟亲自主持投资的荣信股份成功上市,不但给松禾资本带来了第一笔高回报,更是帮助松禾资本在VC/PE界站稳脚跟。
回忆起当年情景,厉伟仍然感慨不己:“其实在荣信股份上市之前,松禾资本管理团队对其投资就已经长达7年,中间颇费一番周折”。尽管时隔多年,但厉伟对这段往事依然记忆犹新。
一开始,深港产学研创投的管理团队并不看好荣信股份。因为这家公司并不像其他产业龙头一样拥有好看的业绩单,甚至还有负债。但考虑到其拥有细分领域的专利技术,在2000年9月,时任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厉伟毅然对荣信划出了第一笔投资。
然而,首战并不顺利。厉伟回忆,2003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荣信股份经营陷入困境,但深港产学研在对荣信进行调研后,仍然决定追加第二笔投资。不久后,荣信股份国有股东破产,厉伟再次决定接手,受让原有大股东股权。
此役之后,深港产学研创投团队开始参与荣信股份的管理运营,荣信股份发展态势也随之逐渐好转。2007年3月28日,荣信股份成功上市,首日开盘价格50多元。仅按当时股价计算,投资回报就近百倍。
荣信股份的成功上市,不但成为厉伟投资生涯中的经典案例,也让厉伟领导下的深港产学研创投锋芒显露。这次成功让厉伟把兴趣点转移到了高科技、高成长项目,也影响了深港产学研创投及松禾资本后来的投资偏好。
2008年,厉伟主张投资国民技术,这是一家主营业务为安全芯片、通讯芯片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的科技公司。2010年4月30日,国民技术以87.5元的发行价上市,市盈率98.33倍。上市首日,国民技术以157.31元收盘,首日账面浮盈11.81亿元,投资回报率高达8179%。这也成为厉伟众多成功的投资案例之一。
克制欲望,不熟不做
今年五月的一个周末,厉伟在家里照顾小孩。他看小孩子玩扭扭车很HIGH,也去试,结果从车上凌空摔下,好在有运动基础,做了自我保护,但左臂桡骨小头还是骨折了。厉伟说:“这件事提醒我,术业有专攻,对于自己不熟的事情轻易涉足,很容易栽跟头。”
其实这也是松禾资本一贯坚持的投资哲学:克制欲望,不熟不做。
过去的九年间,松禾几乎不搞短平快,相反投资了五六年以上的企业比比皆是。松禾更多的是伴随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享受和企业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这是松禾独有气质,难能可贵,我们会一直坚守。”厉伟说。
不难发现,松禾资本对技术型企业投资情有独钟。在其投资案例中,诸如华大基因、光启科学、柔宇科技等,都是有着较高技术含量的企业。这类企业一般具有成长快、风险高等特点。厉伟表示,“如果操作专业,局部的风险可被整体布局所化解。”
厉伟认为,这种操作方式有利于降低风险,“把资金分成两块,少一点的干高风险的,多一点的干稳妥的,即使高风险的死了,稳妥的也能保障投资人的收益。在阶段上,我们一个基金会做一个划分,不多于多少钱投资高风险的,现在C轮死也很多,所以这个度要把握好。”
投资就是找“妖精”
对于如何选择项目,厉伟曾借鉴了《西游记》,提出了业内著名的“妖精论”。
《西游记》通篇讲的都是妖怪的故事,却没有人记得白骨精右边的小妖叫什么名字。“我们记住的都是妖精,而不是妖怪,因为妖精活得更精彩、更长命。”
“妖精的结局通常有四种:第一种,比如孙悟空,历经苦难完成西天取经,成了斗战佛,成功上市;第二种,像红孩儿这样的,被观音收掉,跨行业并购了;第三种,像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被太上老君收上去,同行业吸收合并了;第四种,像白骨精一样,被打死了,但至少精彩过。”厉伟幽默地说,“而小妖无一例外都是死路一条,所以挑项目的眼光非常重要。”
事实证明,松禾的眼光确实独到。
2015年12月,松禾资本所投资的天英教育登上新三板。与此同时,另一家松禾投资的蓝凌软件在新三板挂牌,这家创办于2001年的企业上市后,成为了中国知识管理与移动办公领域第一股。2016年刚开始,再传捷报,松禾资本所投企业方欣科技、天上友嘉接连公告被上市公司溢价收购。
松禾何以成了上市公司“播种机”?厉伟总结,松禾资本看项目,除了看技术,更注意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区别。因为创业不是搞科研,松禾要找的是企业家,而不是科学家。松禾特别青睐有科学头脑、受过良好科学训练的企业家。
跟传统领域相比,投资新兴领域有何“诀窍”?厉伟认为应该投资赛道而不是赛马:“因为我们很难去预知未来,我们只能大概知道行业的走势,但对于这个企业能不能在未来成为巨头,我们并不能预测。所以在投资方法上,对于这些新兴行业可以采取广种薄收的方法。要承认每个人、每个机构都是有局限性的。”
不投“二流团队”
创业就像是一场更漫长的徒步,而厉伟喜欢将这其中的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老鼠。初创企业就像老鼠,特点是“饥不择食”,只要能吃的都吃,生存第一。那什么样的老鼠才是好老鼠呢?厉伟戏称,不管白老鼠、黑老鼠,猫捉不到的就是好老鼠。
第二阶段是狼。到了狼的阶段就意味着企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拿到很多的订单,但当一些大的财团与你竞争时,你通常要退避三舍。
第三阶段是虎。企业发展到了在自己的领域里基本上可以占山为王了,就如同老虎一样雄霸一方。但一旦有另外的虎进来,双方就会发生极其惨烈的竞争。最后就算把进攻者打败了,自己恐怕也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第四阶段是“飞虎”。真正让虎腾飞的“翅膀”就是资本市场,成为上市公司。所以现在很多企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资本市场。一旦上市公司看到目标,通过资本市场可以迅速筹集资金。这就相当于从空中直接杀下去,速度跟在陆地上奔跑完全不一样。
那么,哪些创业公司会更容易受到松禾资本青睐?
“宁投二流技术、一流团队,也不投一流技术、二流团队。”这是厉伟一直坚持的原则。他打了一个比方,狮子是很强大的,但如果单独一头狮子就会被一群鬣狗追着到处跑,“所以在现代的企业竞争中,团队的优势要远高于技术的优势。技术只是引子,最终决定胜败的是团队。”
在数十年的投资生涯中,厉伟阅人无数,“一流团队”自然逃不过他的法眼。在厉伟看来,投资人看团队,就是看这个公司的CEO是不是能够团结人,他的团队是否拥有在某些方面比他更强的人。“如果技术是他,市场是他,管理也是他,甚至生产流水线质量监控都是他,那么这类企业是不能投资的,因为它很难做大。”
重构与再生
过去几年,松禾投资了华大基因、光启科学、柔宇科技、光峰光电等一批代表着国家未来、产业未来的卓越企业。可以说,松禾投资的许多企业都被视为深圳转型升级的典型和标杆。
作为松禾资本的掌舵人,厉伟一直保持着“空杯心态”:辉煌已成过去,松禾要再上征途。今年松禾春季论坛主题定为:重构与再生。厉伟希望,松禾团队能够放空自己,重构过去;重新出发,再生未来。
去年以来,松禾在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自我改革,“我们希望在过去的积累之上,能够有更大的作为。”厉伟说。
首先,松禾旗下成立了更多的专业基金,如松禾麒翼泛娱乐基金、松禾远望大数据基金、松禾梦想传统产业互联网应用基金、松禾创新孵化器、移盟起点移动互联网基金,每个专业基金只专注于一个领域。
其次,松禾加速布局与产业内领军机构共同发起的基金,包括和光启科学合作的光启松禾超材料基金、和暴风科技合作的松禾暴风虚拟现实产业基金、和洛可可公司合作的可可松智能硬件基金、与国创新能源研究院及太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设立的松禾国创新能源与新材料基金。
“这些产业内的领军机构有着技术、产业方面的专业支持,松禾有着资本运作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强大实力。这样的强强联合,无论对项目的甄别,还是对投后的管理,都将带来巨大的帮助。”厉伟说。
今年松禾还有一个工作重点,就是成立30亿元的产业基金,这支大基金将重点关注这些专业基金投资项目的后续跟投。专业化的早期基金创造的良好的商业机会,松禾当然不会放过。
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松禾资本去年下半年创办了松禾创新孵化器。只有1500平方米的空间,但一年内来咨询的项目却已经超过3000个,孵化企业高达40多家。在整个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松禾创新孵化器却逆势上扬,成为了一匹“黑马”。
这种“创投机构+众创空间、孵化器”的新模式,解决了众创空间发展的痛点:企业缺“第一桶金”和后续融资、缺产业资源对接、缺利益捆绑机制。松禾不仅为孵化器配套了几亿元的创投基金,还能利用已经投资的200多个项目给他们提供产业上的对接,同时与入驻企业进行深度的利益捆绑。这或许对推动双创向纵深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这些年,“再生”一直是投资大佬不停思索的问题。
正如厉伟所言,创投行业是中国每一个行业的缩影。“你可以看到个体的命运,也可以看到国家大环境下,集体的悲喜两重天。伸手摘桃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要开荒植树。”经历了股权投资时代的起起落落,厉伟要带领松禾资本“再生”。
而未来,或许如同松禾过去的九年,又将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