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创投宓群:从百度与Google之争中成长起来的投资人
宓群现任光速创业投资董事总经理,负责基金的中国投资。在加入光速创业投资之前,宓群先生担任Google公司大中华区投资并购总监,负责Google公司在大中华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公司并购和战略投资。他推动Google对百度的投资是其投资生涯中颇有意思的决定。
李彦宏第一次听到这个提议时,觉得是不可能的。一个男人,从遥远而强大的竞争对手——谷歌那儿来,说要投资百度。两个人聊了一个多小时,李彦宏终于被说服。
他的这轮融资,是为上市做准备的,谷歌投资了,“那说明他认可我们,这对说服美国投资者也有帮助”。
而另一边,这个被称作“中国谷歌第一人”的男人,说服了从不做投资而只做并购的谷歌高层,做出了第一笔投资案,也打开了他本人的一扇新大门。
“保送复旦留学名校,少年意气婉拒谷歌”
少年时期被保送复旦,两年跳级读完大学物理,获李政道、普林斯顿全额奖学金,青年时期留美读博普林斯顿,打电话毛遂自荐进入英特尔公司工作,中年时期先拒后从,进入谷歌,带领8人开拓亚洲市场,做出谷歌中文搜索,成为“中国谷歌第一人”,拥有涉及闪存、通信、互联网安全及商务方面的14项美国专利,转向投资,看准百度、赶集、迅雷、大众点评,一出手就有响当当的傲人成就。
瘦,高,热爱各种球类运动的宓群没像这个年纪的成功男士一样受困于发福的烦恼,或站或走肩平颈直,待人接物优雅从容,让人在看到他时想起善于描绘人物形貌的《世说新语》中的八个字 :秀眉明目,容仪温伟。
背对着落地窗外上海高架桥的滚滚车流,宓群温和平静地提起过去的事情。初中在上海市少年宫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发现几行编程居然就可以诞生一个新的东西。“我觉得这个东西很神奇,就爱上了。”一系列的数学竞赛、计算机竞赛的奖拿到了手,复旦提前录取的通知书送到了家门口,他却选择了自己并不太擅长的物理专业。
“因为当时已经把大学的计算机教科书自学过一遍了,觉得新奇感不强”,宓群轻声细语,脸上没有一丝骄傲的神色,也没顾及周围人惊异的眼神:“我当时很想出国读研,但家庭条件有限,想争取物理专业的李政道奖学金,所以报了物理。”在一个云集了全国竞赛佼佼者的复旦物理系里,这个“物理不太好”的宓群只用了两年就跳级完成了大学课程,并成为了当年全国跳级获得李政道奖学金的两个人之一。
“是我运气好啦。”宓群脸上一直带着点笑容,很平静地讲着,甚至让人感觉不到他是在谦虚,而是让人觉得他打心眼儿里也没把这些当回事,更没有谦虚的必要。
在他半生所见的无数人当中,有没有谁堪称偶像?
“一个是我白手起家的父亲,一个就是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
“谷歌百度二虎相争,五年戎马心境暗转”
拉里﹒佩奇,一个宓群眼中“很聪明,且很有远见”的年轻人,和一群队友在车库中搞出了Google——一个如今影响了世界,也影响了宓群的人生的伟大企业。
“第一次被邀请是在1999年,那时候Google才只有20个人不到,”宓群回忆,但那时候深受硅谷创业氛围的影响,他拒绝了邀请,跑去创办了一个名叫iTelco Communication的公司,开始做互联网与电信结合的产品。1999年,第一笔融资,宓群拿到了800万美金。
“我第一次创业,犯了一个错误,产品做的很好,但是商业模式没选对。”宓群的眼光走到了时代的前面,电信运营商的脚步却令人难忍地迟缓。产品被买家一再地评测、比较、试验、筛选,销售周期被保守的电信运营商无限地拉长,直到公司被拖垮。
宓群的独立创业失败,谷歌的发展却顺风顺水。“他们又来找我,说来吧,跟我们一起,再创一次业。”谷歌那时候已经开拓了全球市场,却在中、日、韩、俄四个国家遭遇了瓶颈。那时的谷歌,甚至没有一个真正的亚洲产品。
宓群被这样一个“开拓亚洲”的梦想打动了。2003年,他来到谷歌。
如今,距他当年胸怀壮志地加入谷歌,已经过去了13年。13年,风云变幻,他如当年所愿做出了谷歌的中文搜索业务,也遇到了未曾想过的强大对手。
2000年9月,谷歌推出了初期的中文搜索服务。2001年8月,百度上线。
战斗打响。一方是云集了硅谷顶尖工程师,却不了解中国本土商业模式的大巨头,一方是加上前台和兼职,总共才20来人的本土小公司。“(创始人)不了解中国,甚至不了解东方。在更早的时候,他们的全部世界就只有硅谷。”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宓群意识到了谷歌在中国发展,一定得用不同的方式。
然而山高皇帝远,他从2003年起就开始,一边说服两个创始人,要把服务器搬到中国来,要走中国的法律程序,要投放适合中国受众的广告;一边投身入紧锣密鼓的科技研发之中,完善中文搜索,提高搜索质量,做出中国本地搜索服务……然而直到2005年7月19日,谷歌才终于委派李开复开始组建中国团队,由宓群担任大中华区投资总监。
一个月后,百度上市。
“我们错过了时机。”宓群不无遗憾的叹息:“百度上市之前我曾经提议谷歌高层,出高价把百度收购下来,可是他们看了看我提议的那个价钱,说‘你疯啦?!’”
百度如计划上了市,并迅速形成了压倒性优势。到他2008年离开谷歌时,中国市场上的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时首选百度的占76.9%,首选Google的仅有16.6%;网页搜索请求量中,百度占有73.2%的市场份额,Google仅有20.7%。
其实战斗已经结束了。2010年,谷歌将服务器移出中国。
然而故事一直在继续。不光是百度竞价排名丑闻爆出之后,网上忽然被炒热的谷歌与百度搜索质量之比拼,两家堪称传奇的公司背后,其实有更多鲜为人知的恩恩怨怨。宓群在谷歌期间,从产品做到战略,再到并购。2004年,他注意到了百度这个日益强大的对手。“那时候谷歌在全球是不做投资的,它只做并购。”宓群立刻写了一封Email给两个创始人加上CEO Eric E. Schmidt,请求投资百度。高层同意后,宓群前去与李彦宏深谈,一番游说之后,终于将谷歌的第一笔投资项目敲定。
第二年百度上市,谷歌立刻就收到了20倍的回报。宓群突然觉得这个事儿好像还有点儿意思。
“离美返中转行投资,另辟蹊径沧海寻珠”
百度之后,宓群逐渐地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投资上来。在谷歌投资部,他投出了赶集、迅雷、大众点评这样的惊人之作。“在谷歌做投资,主要的考虑并不在它的业务收入和利润,最重要的是业务和谷歌有互补,或者在用户体验、技术或者产品上有创新。”在这样的环境下,技术出身的投资人宓群和同样技术出身的创业者们有了无间的交流。“他们觉得我跟一般的投资人有些不一样,非常喜欢和我交流。”
几十年的技术背景,中美两种文化的双重熏陶,对两国市场的敏锐把控,让终于转行做了投资的宓群有了天然的优势。
可是谷歌毕竟不是专业的投资机构。“当时他们有两个项目没让我投。一个是腾讯,一个是高德。”宓群回忆,如今这两个已经家喻户晓的公司,当时却没有得到谷歌高层的支持。“腾讯的英文名,叫Tencent,当时的创始人问我‘What's the name of the company?’当时腾讯已经上市,估价大概十亿美金左右,可是他的英文名听起来却像ten cent(十美分)。”而对于高德,在美国人的眼里他不过是一个数据供应商,“他们觉得我们应该保持中立。然而美国人却并不知道,在中国做数据供应商是有门槛的,好的公司实际上很稀缺”。两次失手,让宓群意识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和公司本身的定位对投资的影响,他开始考虑转行。
2008年,宓群离开谷歌,来到了美国光速创投,三年后创办了光速中国。
同样是在美国公司,同样开拓中国业务。“让光速中国的决策、运营完全独立出来”成为了宓群加入光速提出的唯一一个前提条件。
“我们是做早期投资的,实际上对人、对市场的判断,中国和美国是完全不一样的,你不可能和美国的合伙人一起讨论。”双方一拍即合,和技术、产品打了快20年交道的宓群开始专心做起投资。
光速中国也是一家很有意思的投资机构。这样一家专注于中国市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消费服务和企业技术服务早期投资的基金,虽名为“光速”,但他个人一年只投三四个项目也是常事。“光速的整个风格是比较稳健的。我们看得比较远一些,可能会看三年,五年以后的潜在变化。但真的要动手投一个项目的时候,也可能会快得像光速一样。”宓群解释说,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做功课了,光速追求的是和创业者的长期合作,是伴随创业者一起成长。
一支稳扎稳打的基金会青睐什么样的创业者?宓群提到了三个词:格局、洞察力、学习能力。“一个创业者,要愿意分享,聚集能人,这叫格局;要能看到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走在前面,这叫洞察力;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同时能自己做主,这叫学习能力。”
如今的宓群,仍然偏爱有过多次创业经历的连环创业者,并对科技互联网类的项目情有独钟。“我做投资其实也是为了体验创业的过程。”采访还没开始,宓群坐在办公室里和所投项目“小鱼在家”的创始人宋晨枫通过小鱼(一种实时视频通话机器人)来了一场短暂的视屏通话。1999年的那个年轻的,渴望通过创业来改变互联网与电信结合方式,推广视频电话功能的宓群,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实现梦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