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创投CEO施安平:好的投资人不受宏观经济影响
走进国中创投首席合伙人、CEO施安平的办公室,有两个元素格外引人注目。
一个是墙上挂的两幅画,画的是奔跑中的马。
另一个是桌子上放的小型雕塑作品——一头牛。这头牛在深圳市委大院门口也有一个,在深圳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市委市政府希望建一座雕塑,表达特区建设精神,几经讨论,最终确定了牛的形象,并为其命名为孺子牛。
千里马和孺子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元素,却同时体现在施安平身上,体现在国中创投的风格中。
创投 “国家队”
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总规模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市场化的办法,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国中创投就是管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首只实体基金的专职机构,是名副其实的创投“国家队”。
据了解,该基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直接出资占比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由企业、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能够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携手合作,引导带动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
2016年7月,国中创投正式运营,委托由深创投集团和基金管理团队共同发起设立的国中创投进行管理。重点投资于符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施安平也是从那时开始,辞去了在深创投集团的职务,开始全职担任国中创投的掌舵人。
国中创投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TMT;生物医药大健康;以及包括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在内的“硬科技”。
作为“国家队”,国中创投毫无疑问拥有强大的政府和政策资源的整合能力;同时,施安平告诉亿欧,他们也拥有完全市场化的运营和决策机制,因此决策机制十分高效。这是国中创投能够屡获“佳绩”的重要因素。
寻找千里马的原则:坚持价值投资
截至2019年6月30日,国中创投已出资(含二轮) 126个项目,合计金额约计人民币36.93亿元。对一家成立仅3年的基金而言,国中创投可以说是以千里马之速在发展。
国中创投是一匹千里马,同时也是一名发现千里马的“伯乐”。
国中创投80%都是早期项目,是一家标准的VC,这对投资人的“眼光”有很高的要求。都说“做风险投资,九死一生”,而国中创投敢于在短短3年时间内,出资126个项目,施安平掌舵的国中创投有何投资之道?
“我是古典派的投资人。”施安平说道,古典派投资人的特点是“不追风、不搭车、不着急、不眼红”;另外一点是,“永远追求价值投资”。
施安平在创投圈“摸爬滚打”了20年,见证了中国风险投资行业从无到有,从星星之火,到星火燎原,从高潮迭起到低谷徘徊的所有过程,是一名极具经验的“老将”。他语重心长地说道:“投资绝对是不能追风的事,不是所有的风口都适合你这个基金去投资,不是所有的风口都适合去创业、去投资,这个一定要注意。你要先明白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他还说道,媒体常常报道投资的收益率、回报率很高,给人造成了一种“投资能够一夜暴富”的假象,但这实际上只看到了光鲜的一面,作为一名资深的投资人,施安平常常还是感觉如履薄冰。“你面对的项目、你面对的对象,永远是这个社会最先进的东西,你必须不断地学习,风险投资绝对不能吃老本。”施安平说:“学习是投资人一辈子的工作。”不能保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只靠追风口来投资是不可取。而让施安平觉得不可取的,还有对于“独角兽”概念的过度吹捧。
他认为,独角兽只能意味着高估值,但估值不代表真正的价值。“估值再高,不如自我造血。”而造血只是初步要求,施安平对企业还有更高的期望——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才是一个企业真正的价值所在。
以“孺子牛”的精神做好服务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VC/PE机构投后管理调查研究报告》,2013年的调研机构中,仅有16.1%的机构设置了专门的投后管理团队,而2018年该数据已达70.3%。可以发现,机构的投后管理意识越来越强。
“投后管理是投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施安平说。
据了解,国中创投能够为被投企业提供市场营销指导、政府及行业资源对接、管理顾问等增值服务。做好投后管理,对投资机构而言,可以更好地追踪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对企业而言,被投后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指导,能够少走弯路,获得更顺利的发展。
虽说“管理”很重要,但施安平认为,“服务”更加重要。
施安平桌子上的雕塑,名为“孺子牛”,这名字的背后还有一段故事。起初,深圳市委市政府给雕塑起的名字,是“拓荒牛”,因为深圳是一块待开发的土地,需要像牛一样,用奋斗的精神去建设。但后来,当时的领导班子又想,当深圳的“开荒”结束了,还要不要做牛呢?答案必然是肯定的,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梁湘说:“人民公仆就是人民的牛,人民的孺子牛。”最终,才给雕塑定下名字——孺子牛。
施安平对投后管理的理解,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投资就像是“开荒”,而开完荒之后,还要做好服务。他认为,投后管理的这个“管”字,就应该理解为服务。要多服务、少干预,不越位、不缺位,做到重大决策只给建议,绝不做越俎代庖的事情。
募资难、投资贵、退出更难,投资如何做?
2018年被称为VC最难的一年。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加上《资管新规》出台、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大量基金很难募资,不少投资人也“叫苦连连”。
施安平也承认,当前投资市场确实出现了“募资难、投资贵、退出更难”的窘境。首先,中国的LP群体并不成熟,在结构上有先天不足;其次,IPO退出难;此外,“全民PE”的狂欢下,出现了套利派和砸钱派,对商业生态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但施安平说:“好的投资人不受宏观经济影响。”
施安平认为,投资始终是少数人做的事,门槛很高,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做好的。他强调,一定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个是投资与投机的关系,第二个是价值与估值的关系。做股权投资,一定要坚持投资的企业自身有价值、成长有空间、对社会能够做贡献,要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企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是要自我奋斗加上各方面资源整合的培养,它是熬出来的。”而全民PE,只是一时的狂欢。
那么该如何做一个好的投资人?施安平还是认为,要回归到“责任”上。
第一,对被投资企业的责任。股权投资目的是要让这个企业真正成长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是教企业怎么资本运作、怎么到资本市场不断地去圈钱。第二,对出资人负责。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基金与基金托管的模式,作基金管理人必须像对待自己家里的钱一样对待出资人的钱,只有肩负这样的责任,基金才会走长远,基金管理人才会在市场里树起自己的口碑。第三,对社会的责任,投资的目的是为这个社会培养不断成长的企业,必须让企业不断地为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