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恩资本竺稼:从文学到律师到投行 驰骋国际资本市场二十余年
4月末的香港,时不时下一场雷阵雨。在中环长江中心高层的办公室里,竺稼,这位驰骋国际资本市场二十余年、见证和引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投资教父显得亲和而睿智,他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做的事却轰轰烈烈。
这位曾经的文学青年,是少数在全球大型金融机构坐到最高位置的中国人之一,曾一手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石化等大型国企通过海外上市推向国际舞台;他也是华尔街第一批关注中国民营企业潜力的投资银行家,曾成功带领富力、平安、蒙牛、新浪等在海外上市,并主导了TCL收购法国汤姆逊等多宗重要跨国并购案。
用了不到十年成为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执行官之后,始终放不下“实业心”的竺稼转身加入了华尔街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贝恩资本,成为其在中国的一号人物 。其后的几年里,贝恩亚洲投资基金主导了多项投资,斩获颇丰。
“我的职业生涯有一连串的偶然,有些并不是我当初自己想做的选择”,这是竺稼回顾职业生涯的自我谦逊之词,而最终成就传奇的,还是一个“总是在寻找对自己的挑战”的性格。
给总理的一封信
竺稼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人家,父亲是铁路工程师,母亲是中学教师,之后随父母迁往郑州,在那里长大。
1977年恢复高考时,竺稼是个15岁的初三学生,因种种原因,他被破格允许参加高考。考试成绩非常好,但因为家庭出身问题,没有学校敢录取。绝望之际,并没投报的西安外语学院给竺稼发来了录取通知书。突如其来的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竺稼去西外报道时,吃了个闭门羹。
“他们说录取我是一个错误”,已到知天命之年的竺稼至今记忆犹新,“那年西安外语学院只在河南省招一个人,所以他们就委托一个人来招生。被委托的这个人在招人时,发现我的材料被推来推去没人要,看着成绩挺好,就自作主张收了。但等他回去后,学校还是觉得因为政审问题不能收,又把我退了回去。”
小竺稼不服气,因为这里根本的问题是“我到底有没有权利念书”。他决定给国家领导人写信申诉,给自己一个上学的机会。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壮胆给相关部委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寄了封信。
回音很快来了。河南省招生办转达了教育部与方副总理的肯定,对竺稼说,“你应该上大学”。1978年2月,竺稼进入郑州大学英语系。竺稼曾说,这段“起死回生”的经历对他影响很大,“使我认识到,世界上的事情,只要你不放弃就不会有过不去的坎儿”。
本科毕业后的竺稼考取了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系的研究生,毕业后到康奈尔大学攻读文学博士学位。谈及专业的选择,竺稼笑称当年并没有考虑太多,“这是我的专业,我就继续念”,不过“到了康奈尔之后,我才发现我对文学的兴趣没那么大,并不想以后一生从事文学工作”。
竺稼认为在康奈尔读书期间的一段经历让他一生受益。“当时我们周围有一群中国同学,都是自己在海外学习,关系比较密切。我们搞了一个小型分享会,大家每周六都聚在一起,由一个同学上来讲他自己做的什么研究。当时经常参加的总有四五十人,各个领域都有。我在那儿听到了很多我以前从来不知道的领域。而且他们因为要跟完全外行的人说,也要想办法用最深入浅出的办法讲出来。那段时间碰撞很多,想了很多,学了很多。”
1988年,已经快开始着手写毕业论文的竺稼参加了一个海外留学生回国访问团。这次归国让他感受到了一个正要起飞的中国,回到美国后,竺稼转到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
三级跳:从文学到律师到投行
在康奈尔大学法学院,竺稼的学习成绩相当优异,实习期间就被知名律所 Shearman and Sterling律师事务所看好并留用。巧合的是,1994年,摩根士丹利正好因承接中国东方航空的海外上市与竺稼所在的律所产生业务合作。因为该项目的参与,竺稼逐渐与摩根士丹利熟悉,其后摩根士丹利向他抛出橄榄枝。
摩根士丹利成就了竺稼,竺稼也成就了摩根士丹利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1999年起,摩根士丹利陆续接到了中国石化、中国联通、新浪等多家企业的上市承销任务,成为中国市场上领先的外资投行。其后,竺稼在安海斯布希公司增持青岛啤酒并收购哈尔滨啤酒的控股权、TCL收购法国汤姆逊等一系列重要跨境并购案中担任重要角色。
当然,最耀眼的一仗是带领中国建设银行在港上市。2005年10月,中国建行以每股2.35港元的价格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创造了一系列的第一,包括当年全球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中国企业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中首家成功上市的国有银行等。竺稼本人因为成功操作建行上市,成为当年纳税高达1亿多港元的“打工皇帝”。
从1995年初进入摩根士丹利起,竺稼的级别基本上两年一跳,升迁速度令人惊叹。2004年,他已经成为摩根士丹利中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两年后,他毅然决定离开,加入了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公司之一“贝恩资本”。
“我在摩根士丹利工作超过10年时间,应该说该得到的都得到了,几个有标志意义的中国IPO项目我都参与了。但我当时也想,在这个行业再做下去又能怎样呢?不如去新领域试一试。”竺稼对媒体如此解释离开的原因。
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竺稼透露,在摩根士丹利时,他有一位视之为导师的同事。“他说过每四五年做一件不一样的事(不是说换公司),让自己一直觉得自己在学习新东西……对我来说,也总在寻找这样的机会,使得我能做一些不一样的事,让自己一直处在丰富、提高的过程里面。”
回忆国美一役:不愿让人说是赚快钱的
将这位行事低调的实干家第一次带入中国大众的视野的,是2009-2010年因投资国美而来的一场猝不及防的风波。
其时,贝恩以国美第二大股东的身份卷入了大股东黄光裕与职业经理人陈晓对公司控制权的“黄陈之争”。虽然纷争以陈晓、贝恩坐稳国美董事会暂告一段落,但其间,舆论场上关于贝恩商业模式、商业道德的讨论不绝于耳,贝恩被形容为“以资本掠夺本土企业的野蛮人”。
在经历了股权之争、转型求发展、公司盈利状况与股价大幅波动等起伏之后,2015年1月22日,持股近六年的贝恩在没有知会国美的情况下悄然退出,清空了所持股份,仅录得不多的账面回报。
回顾这笔投资,竺稼坦言:“这不是个成功的案例,也不是我想要达到的回报。”但他强调,这也不算失败。
“我一直说,希望在我离开的时候这个企业应该比我进入的时候要好。那我觉得这个是做到的……国美这个案子,我自己觉得该退没退是最大的问题。曾经的股价可以让我实现2年时间3倍的回报,那个时候就该退出了。”
2011年8月中,国美电器股价曾攀升至每股3.59港元,为2010年6月以来的最高点, 贝恩账面浮盈超过40亿港元。业内一度相信贝恩将在2011年下半年套利退出,但竺稼的坚守换来的是一泻而下的股价。2012年7月末,国美电器发布盈利警告,预期2012年上半年将首次录得亏损,股价最低触及0.57港元,贝恩浮亏超过7亿港元。
“当时那个争议对我来说是有影响的。我当时没退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因为舆论让我开始变得敏感一些。我就不愿意让人说,你们这些人就是赚快钱,赚了快钱就跑,不是企业的长期伙伴。回过头来再看,这可能是个错误的想法。”
国美电器自2012年之后经历了两年的亏损,直到2014年才扭亏。2015年初,贝恩退出国美之时,正是国美要公布2014年全年业绩之前。
“我觉得以后的竞争环境是有问题的。当时国美已经找到了一个如何生存、继续盈利的路径,但是还是没有找到发展、增长的路径,所以我就觉得到了那个时候该退了”。在谈及为何选择这个时机退出时,竺稼如此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