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门标签

新加坡VC祥峰投资在中国:找准方向 稳健最重

发芽
2016-03-22 09:34

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让世界为之侧目,国外的许多投资机构纷纷看上了中国这块“肥肉”,将目光聚焦于此。我们今天介绍的祥峰投资来自新加坡,其管理合伙人郑俊聪2007年来到北京,到现在为止,已经有9年的时间。目前,祥峰投资已投资过91助手、唱吧、学霸君、宅米等项目。
郑俊聪说着流利的普通话,非常熟悉中国文化,因为他的祖辈来自中国福建,早年曾与许多国人一同“下南洋。”2009年,郑俊聪加入新加坡淡马锡旗下的祥峰投资,负责中国区的风险投资业务,投早期项目。


找准方向,创造10倍投资回报
“赌选手”或“赌赛道”是给VC归类的一种简单方法。在中国,最早的赛道是门户网站,之后是电商,2010年左右,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很多投资公司比较重视的赛道是O2O、互联网+。
郑俊聪总结说,祥峰投资的投资理念是,看准方向,研究世界的变化,尤其是新科技的动向,再根据中国市场的情况找投资标的。正是遵循着这一理念,祥峰投资做出了不少成功案例。
郑俊聪进入祥峰投资之后,跟投过的第一个项目是手游IGG,2009年投资,5年后该公司于香港上市,上市当时公司年利润已经达到6000万美金左右。这个案子,给祥峰带来了超10倍的回报。
祥峰投资的另一个知名投资案例91手机助手,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上做出的。
2010年前后,智能手机兴起,而郑俊聪当时在看硬件。根据经验,他判断,硬件今后只会越来越便宜,当人手一个的时候,大家的注意力会不会被带到手机上来?比如当年门户网站的兴起,当电脑普及后,用户上网要找入口,于是繁荣了一批门户网站,以此为参照,如果智能手机普及,那么下一批入口是谁?
确定了这样的逻辑,就知道自己要找什么。
郑俊聪说,他们当时找遍了应用市场上所有的APP,最后选定了福州的91助手,在B轮投资1000万美金。那是2011年。两年后,百度以19亿美元收购了91助手,祥峰再次获得了超10倍的资金回报。而这项交易也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一宗并购案。


稳健最重,2015年只投了4个项目
尽管有这样的投资业绩,但郑俊聪对投资的看法却一直是“稳健”。他并不认为VC是一个可以做太大的生意。“要有规律地投,不能太快,市场好的时候你投太快,就会有泡沫。另一方面,如果想投太多,就要去融更多的基金,而当所投的企业出现问题时,还要花时间去处理,很难有时间再向前看--这是循环式的。”郑俊聪认为,一年能投8-12个项目就算是“可以了”,而从2011年开始,他们一直是这样做的。
因此,在中国整个风投市场都无比狂热的2015年,他却只投了4个项目。
这么谨慎,会不会后悔错过一些项目?郑俊聪的回答是:这就是祥峰的打法,“我们比较喜欢扎实的企业”。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郑俊聪在去年早期就已经嗅到了泡沫的味道。“当你看到了很多资金涌入,创业者跟你见面的时候,不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跟你讨论商业模式、创业激情,还有表达产品有多好上,而是在说有多少人在追着他投资,他要的价格是怎么样的--这时你就会知道要有问题了,要谨慎一点。”
学霸君的CEO张凯磊也是祥峰投资的对象之一。他的结论是,祥峰目前每一轮都在跟投自己,“口袋不算浅”,但所投项目“不算多”。给他留下印象的是,郑俊聪有耐心,但是“决断非常快,从见面到出Termsheet,一周时间”。而在决定投资学霸君时,郑俊聪花了最多力气和张凯磊讨论的,就是学生会在什么场景下使用这个产品,判断这个产品“我们团队是不是能把它做出来,做出来之后有没有人用”。
在投过的项目中,郑俊聪看好的有校园、家电等O2O,以及新药领域。对于今后的风投趋势,在郑俊聪看来,O2O烧钱竞争培养用户的阶段已经过去,但在垂直服务领域,对于有价值、建品牌的O2O来说,机会仍然存在。同时,他也预测,在2016年,国内将会出现更多的垂直电商和媒体电商,利用O2O来发展服务类业务,建立品牌。


新加坡VC这样养成
之所以能够形成现在这样稳健而又快速的投资风格,或许和郑俊聪丰富的职业经历有关。
郑俊聪的祖辈就是来自中国福建,“为生活所迫,我的祖父当年去了新加坡。”而郑俊聪的成长历程,和下南洋的祖辈不同,而是符合一个标准的VC之路:他在英国帝国理工念书,之后去了斯坦福读硕士,有过多年大公司工作经验,步步晋升。如果要用几个词描述30岁之前的他,便一定是:聪明、视野广阔、扎实工作。
但30岁之后,他选择了一件冒险的事,转行当VC。而且他在一个绝对锻炼心理素质的时间点上加入了这个行业--那是2000年,正值互联网泡沫破裂。十六年后他自嘲说:“我入行不到三个月就泡沫了,所以经验蛮丰富的。”
但之后郑俊聪前东家的一份工作邀请又中断了他那时的VC生涯。对方希望他参与到企业当时的几个合并收购案中来,而被收购的公司中有一家来自北欧的企业,员工由挪威、瑞典、芬兰三国公民组成,人数超过1000人。郑俊聪觉得这是让自己深入了解商业运作的机会,就去了北欧。
在事后回忆起这宗涉及不同国家文化、经营风格的收购案时,郑俊聪记忆深刻,他对i黑马的总结,甚至可以写成一篇“如何把懒散的北欧人管理好”的方法论。“文化不同,北欧福利又很好,收购之后花了很多心思去管他们。”对于管理上的难点,郑俊聪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根据当地的法律,只要集齐两名工人,就可以组成一个公会,因此当时那家北欧公司有多达60多个工会。每次谈判的场面,可想而知;第二个是,在这样的工会制度下,北欧福利又好,常常有专门的按摩师上门服务,工人常因“肩膀痛”停止工作排队等按摩。
在诸多由细节组成的观念碰撞下,他完成了历时一年半的收购案。此时的郑俊聪仍然没有放弃投资的想法,又把眼光瞄向了中国大陆的风险投资市场。2007年,他来到北京,在这里一待,就是9年。
在刚来到北京的前两年,郑俊聪在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国内最大的国际投资机构)做PE。那时他“没投什么案子”,因为那两年,并不是一个PE的好时机。“经历了奥运会、PE泡沫,然后是金融风暴。”郑俊聪一直在思考,金融风暴之后,中国的发展到底在哪里?此时,来自新加坡淡马锡旗下的祥峰投资找到他,邀请加入,负责中国区的风险投资业务,投早期项目。而郑俊聪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正在兴起,中国的创业机会正在涌动,与PE不同,VC的机会来临了。注重管理、了解商业运作,以及经历过第一次互联网泡沫和PE泡沫,郑俊聪形成了自己对投资的理解,以及稳健的作风,并将之带进了祥峰投资。



发芽
股融易编辑
文章 912 
浏览 1067554 

相关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