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门标签

一家银行数据库的六年攻坚战

光锥智能
2024-08-14 17:24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


文|白   鸽

编|王一粟


从传统的商业数据库Oracle,到后来加入的MySQL数据库,再到现如今的分布式数据库,中国金融行业数据库的转型升级走过了多年时间。

“2018年,我们提出了要向分布式架构转型。”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科技部相关负责人回顾起当时做的战略决策,“现在看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趋势,但在2018年选择这个方向是艰难的,因为当时分布式数据库都是互联网场景在用,传统银行都还没有。”

彼时,对于国产数据库厂商而言,大家也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的产品还不太成熟。”他回忆道,“报名参与我们PoC的只有3家,其中就包括Oceanbase。”

经过严格的PoC场景测试,四川农商联合银行最终选择了Oceanbase,自此开启了从外围向核心系统推进的数据库转型升级之路。

“我们一共有111个系统,现在一共有49个系统上了Oceanbase的数据库,今年预计有一大半系统将全部上去。”他如此说道。

对于承载关键业务负载的数据库而言,一定是在场景中打磨出来,而不是在实验室写出来的。

作为经过内部支付宝、淘宝、天猫等具有高并发的金融交易场景中深度打磨出的数据库,Oceanbase在走向商业化过程中,也受到众多金融机构的青睐。

7月18日,IT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IDC发布《中国金融行业分布式事务型数据库市场份额,2023:技术验证结束,迎接高速增长》报告显示,Oceanbase占据金融行业本地部署市场份额第一、保险证券子市场本地部署份额第一。

据Oceanbase官方数据显示,目前70%千亿资产规模以上银行、75%头部证券机构、65%头部保险机构、45%头部基金公司都已选择Oceanbase进行核心系统升级。

主要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四川农商联合银行、中国太平洋保险、招商证券等,其中有一半以上将Oceanbase应用于核心系统。

从营收角度来讲,2023年,Oceanbase的金融行业营收规模为2.7亿人民币,在金融行业分布式数据库市场中位列独立数据库厂商第一。

据IDC报告统计,2023年中国金融行业分布式事务型数据库的市场规模约2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市场正在加速增长。同时,市场竞争格局基本稳定,头部5家厂商占据整体市场份额的86.9%。

随着中国数智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作为基础软件的三座大山之一,金融行业的数据库转型升级,已经从选择题成为了必答题。

金融行业数据库迎“关键年”

IDC报告称,2024年将进入分布式数据库大规模部署阶段,这也将是金融行业数据库转型升级的关键年。一方面,金融行业的数据库升级将从边缘系统走向核心系统。另一方面,国产分布式数据库也将从可用走向好用。

自20世纪70年代开启信息化建设以来,金融行业开始着手搭建核心系统,作为金融机构的交易中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沉淀大量数据资产的同时,更是与周边系统盘根错节,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相比其他系统,数据库是最底层、也是最关键的核心技术之一,而且由于国产数据库起步较晚,金融行业使用国产数据库普遍在2016年之后。但即便经过了约8年时间,金融系统对于新型数据库的升级、转型,依然处于早期阶段。

目前,头部大银行、保险机构已经走完了分布式数据库升级转型的路,但数量更多的中小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仍然才刚刚开始做、甚至计划开始做。

提速背后,是金融机构的数智化转型进入了深水区。

不过,金融机构的数据库升级并不是一蹴而就,往往需要2~3年时间。而且大多数金融机构在开展数据库升级时,通常采取循序渐进、风险可控的策略,即先边缘系统再核心系统。

典型的银行系统业务全景架构

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策略也是以稳妥为主,“先外围后核心,先一般再关键。”

截至目前,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已经有49个系统稳定运行在Oceanbase上,其中关键业务系统6个、重要业务系统18个、一般业务系统23个。

经过7年迭代升级,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的数据库升级也将迎来“从一般向核心迈进”的关键一步。

据光锥智能了解,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的分布式核心系统已经于2023年年初启动建设,预计2024年年底完成主体开发和测试。新一代核心系统也将基于Oceanbase建设。

“我们今年列了20个左右的项目,要全部放到Oceanbase上做升级改造。”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相关负责人对光锥智能讲述了今年的发展计划,“更关键的是要把2.2和3.2的系统统一升级到4.2版,启动信贷业务,2025年会把收单业务放上去,2026到2028年会完成全部存量系统迁移。”

这也就意味着,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底层的技术架构也将逐渐实现统一。

相比于银行业在数据库升级路径上的稳妥,部分保险企业的策略可能会更激进一些。

保险系统业务全景架构

“我们根据中国太保的情况因地制宜,最终选择了一开始就从核心系统做数据库升级,跟Oceanbase一起做联合攻坚。”中国太平洋保险数智研究院首席数据库专家林春的这种做法,与其说是冒险、不如说是战略眼光足够坚定。

林春认为,“通过先难后易,选择核心系统做攻坚,在暴露了很多问题后,就可以迅速沉淀出自己的知识库。”

通过金融机构和数据库厂商的双方联合攻坚,做大量复杂场景的历练,国产的数据库产品正在从“可用”向“好用”演进。

“自2021年至今,Oceanbase数据库越来越好用,也正在加速形成完整生态。”在林春看来,数据库厂商是否有“内核掌控”能力、修复能力,决定了未来能否走的远。

金融分布式数据库   从选择题到必答题

上世纪60年代,国内出现了第一代集中式数据库。

彼时用户业务量和数据量很小,因此Oracle做的集中式数据库就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客户需求。后随着互联网兴起,出现中间件形式,如MySQL数据库等。

但集中式的数据库部署方式是IOE(IO扩展口),属于烟囱式部署,一套系统就需要部署一套数据库架构,成本非常高昂,且扩展性非常差。而中间件数据库只是一种过渡方案。

第三代,则是原生分布式数据库。2019年,在信通院总结报告中明确表示,分布式数据库一定是未来方向。

“2021年前,分布式数据库市场是混沌的。”林春回忆道。

而最终选择Oceanbase,林春总结了三方面原因:

一、数据压缩能力强。由于保险行业的数据、保险的周期很长,海量大库多,而Oceanbase的数据压缩特性就对中国太保而言非常重要。

二、要能够兼容Oracle系统,并实现平滑迁移。过去十几年中,由于保险业务的复杂性,中国太保的保险业务与Oracle绑定程度很深,所以在进行数据库架构升级中,必须考虑能不能匹配Oracle的深度特性,能不能支持平滑迁移,而这一点对数据库厂商的挑战很大。

三、整体软硬件综合成本要低。为了寻求最终的效果做评判,中国太保集团先做了试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选型路线,路线的核心重点就是成本。

“我们把综合的软硬件成本做了非常细致的计算。”林春说道,“通过综合测评,一般场景中,Oceanbase非常适合,而在核心攻坚场景里,有的问题只有Oceanbase能解决。”

不难看出,中国太保做数据库转型升级背后的核心原因,一是技术架构能力,二则是降本增效的需求。当然,于银行业而言,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也同样面临着传统数据库架构不足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且成本高昂的问题。

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相关负责人也说道:“在进行分布式数据库架构转型前,我们使用了6种数据库,这就导致维护、人员技能,都必须依赖厂商,且每一个数据库都需要买一个原厂的支持服务,成本非常高。”

因此,统一数据库架构体系,实现技术的自主掌控,势在必行。金融行业的分布式数据架构体系,正从选择题成为必答题。

那么,金融数字化到底需要怎样的分布式数据库?

Oceanbase副总裁、金融政企事业部总经理王爽认为,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既要能够为客户做数据库兜底,实现自主掌控,还要保证技术路线是未来主流发展趋势。

分布式数据库发展路线已经是既定趋势,而在这趋势之下,只有100%根自研数据库才能成为金融需求兜底,才能确保完全的自主掌控。

“我们的代码是一行行写出来的,没有依赖于任何开源软件,代码是根自研,自建了研发环境和流程,自研编码优化技术,同时还没有开源协议风险。”王爽说道。

当前,分布式事务型数据库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可行性已经得到验证,伴随技术验证的稳固,除了头部大型金融厂商外,越来越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也都正在加速数据库架构的转型升级。而在此过程中,如何降本增效,则成为影响金融机构数据库转型升级的关键。

一个好的数据库   不仅增效,更可以降本

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在企业侧的目的都是降本增效,分布式数据库的诞生,也同样如此。

Oceanbase的公司成立于2020年,但这款产品却于2010年敲下了第一行代码。彼时阿里每年在数据库上耗费大量的钱。

2013年的双十一,10%的流量数据架构支持转移至Oceanbase上,“当年我们非常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到第二年,我们把双十一底层数据库的支撑全部转移至Oceanbase,一直到现在。”王爽说道。

而经历了内部众多核心业务场景打磨的Oceanbase,降本增效也成为了其切入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最初的目标就是节约成本,因为原本的方案太贵了。”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相关负责人如此说道,“我们之前用的大型机,每年需要投入70%的成本,来确保大型机的安全,这也导致我们成本投入结构失衡。”

将数据库向Oceanbase迁移后,由于多地多活架构的成功落地,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的IT系统在可用性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在数据库层面可以实现同城RPO(恢复点目标)=0、RTO(恢复时间目标)<8s的自动无损容灾效果,相当于即使发生故障、机房进行切换,对比Oceanbase2.x版本,切换影响降低 了四倍,以1000tps的系统为例,容灾切换将少影响客户交易2.4万笔,极大地提升了客户体验。

与此同时,新数据库运维方面也更加高效和方便,整体成本得到明显降低。Oceanbase提供的运维工具OCP,极大提升了数据库的运维和管理效率。

此外,对于中国太保来说,由于业务系统场景的复杂性,对于数据压缩能力要求较高。

基于Oceanbase的高压缩比的分布式存储引擎,在同一业务数据存储量下,能显著节约存储空间,降低存储成本。于数据量大、数据生命周期长的业务场景来说,可极大地满足业务需求。

因此,中国太保在核心系统上线后,数据库压缩比高达 8 倍,业务数据库容量瘦身 78%,数据库软硬件成本缩减 75%。

2024年1月,承载中国太保集团资金收付交易任务的资金交易系统上线,存储平均压缩至原来1/3。2024年5月,承载全产险的会计核算管理系统上线,应收结果统计模块计算效率提升2倍。

“不仅是金融行业,在通用行业中,如零售、支付、出行、物流、电商等,每个CTO的脑袋上都顶了‘降本’两个字。”杨冰坦言,在当年经济环境下,大家对降本增效的要求都很高。

目前,行业中对分布式数据库的认知,还停留在使用成本很高。

但王爽表示:“Oceanbase越用越便宜,这是基于几十个OB用户的样本,得出了这样的结果。比如所有客户里存储空间的节约比例是70%,服务器资源节约可以达到85%,三年财务收益结果,ROI是投资回报率是218%,净现值2509万,平均每注册用户数据成本节约50%。”

一般来说,技术都会有一个从研发到应用普及的周期,在新技术应用前期,由于技术研发投入高,应用规模小,所以成本就高。但随着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普及,其研发成本不断被摊平,最终价格会越来越低。

分布式数据库也正在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杨冰也坦言,从技术原理和实际特性中,Oceanbase是规模越大越便宜,如果仅有两三台的需求,成本价格会与集中式数据库差不多,而当有几十台规模时,则有更大的优势。

国产数据库  生态体系亟待完善

“纯讲技术的话,从已经投产系统的批量响应来看,国产数据库已经完全不弱于海外的数据库,基本没差别。”但要真正赶上,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相关负责人则认为,“哪天普通技术人员打个标准服务电话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那就成了。

这其中的差别,是数据库生态体系的建设。即除了技术能力外,还包括服务体系、开源社区、培训体系等。

Oceanbase也正在加速构建服务生态体系,但杨冰也坦言,“我们虽然已经投入3年时间打造生态体系,但相对于老牌厂商十几年的成熟体系来说,这个生态还不够。”

总体而言,国产数据库厂商正在完成新一轮的更迭,传统靠资源的项目制数据库厂商正在被逐步淘汰,而拥有更先进技术的分布式数据库、云数据库厂商已经成为主流的玩家。而生态的成熟,未来也只是时间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国产数据库更需要长期主义。

光锥智能
光锥智能
文章 147 
浏览 7218 

相关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