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3消失的哪些网红产品
股融易资讯今日话题
---
回顾2023消失的哪些网红产品
消失的「爆款速食」:螺蛳粉、速食拉面
2020年,螺蛳粉陪伴许多不会做饭的年轻人,度过了难熬的居家生活。也因其独特气味自带话题,加上直播带货行业的整体爆发,成为独占热搜和销售榜单的双料网红爆款产品。
2020年2月5日至3月6日,1个月内螺蛳粉10次空降微博热搜榜,累计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20亿。抖音发布的2020年数据报告中,“柳州螺蛳粉”是用户最喜欢在网上购买的小吃。而在天猫、淘宝、天猫超市上,螺蛳粉成为2021年年货节首日增速最快的食品。另有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柳州袋装螺蛳粉销售收入达109.94亿元,同比增长75.74%,提前两年实现超百亿的目标。
然而随着居家生活的结束,消费者们毫不犹豫地奔向了想念许久的火锅、披萨、大盘鸡,方便速食很快被冷落。没有了网红滤镜和平台流量的扶持,螺蛳粉也不再是热搜榜上的常客。
消失的「线下排队王」:明星火锅、夜包子
“吃火锅还能偶遇明星”“加盟火锅店,明星股东到场剪彩”……仅凭这些噱头,成立于2015年,由演员陈赫、主持人朱桢、歌手叶一茜一手创立的贤合庄火锅,就在刀山火海的餐饮行业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门路。甚至在2020年,贤合庄一度开出800家门店,以每家店100万元加盟费计算,仅加盟费规模就达到8亿元。
然而在2022年5月,陈赫、朱桢、叶一茜等相继宣布退出贤合庄股东。本想着靠明星搭上致富快车的加盟商们才发现,自己刚上车,明星股东们就半路跳车了。
明星的流量并不能为持续增长的门店数量而服务。
明星投资人的退出,精心编织的“餐饮童话”被现实打回原形以及下沉市场不可遏制的山寨挑战,“线下排队王”们在2023年的集体失焦。
消失的「仪式感」:热红酒、围炉煮茶、早餐机
仅仅隔了一年,热红酒的余韵未消,年轻人就在2022年的冬天爱上了源自于云南的围炉煮茶。看着陶炉中的炭火散发出的红光,尝一口被烘烤过的花生、红薯或是精致的茶点,冬天需要的温暖和仪式感就全都有了。
到了今年冬天,围炉煮茶也被打入冷宫,一批中式茶馆濒临倒闭。
过高的消费门槛,让围炉煮茶与时下流行的理性消费理念格格不入。
消失的「养生安慰剂」:无糖气泡水、燕麦奶
2022年8月,元气森林推出“可乐味苏打气泡水”,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然而,新品上市后的一年里,无论是市场热度还是销量表现都不及预期。
从2020年开始流行的“燕麦奶”,同样在2023年经历了祛魅的过程。
燕麦奶主打的植物饮品概念对中国的消费者来说并不陌生,而跟豆浆、椰奶这些植物基饮品相比,燕麦奶缺乏受众基础。其次,燕麦奶的价格通常是普通牛奶的3倍。
消失的「中产标配」:加拿大鹅、露营、山姆会员店
不过在走红至今的5年时间里,随着马老师退居幕后,他带火的加拿大鹅也因为“退货双标”事件后,被中国的消费者打入冷宫。
花两百多块办一张山姆超市会员卡,在周末的时候开着车去山姆会员店大采购是中产群体的日常。然而,如今的山姆会员店却成了“分装党”的供货商。
消失的「高价刺客」:雪糕刺客、零食刺客
以钟薛高为代表的雪糕刺客,在2022年夏天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可谁也没想到,仅仅过去了一年,钟薛高就上演了“买一送一”和裁员欠薪的刺激剧情。
过去“没有两三百出不了门”的零食刺客为何会“放过”消费者?背后的原因不外乎过高的价格导致客流量锐减,使零食品牌们的营收受到严重影响。
但这种高溢价,与产品没有直接关联,相反在消费者倾向于理性消费时,品牌溢价往往会被当成是“智商税”。
消失的「年轻社交场景」:密室逃脱、剧本杀
被综艺节目带火的密室逃脱和剧本杀,在前两年还是名副其实的“年轻社交场景”。特别是剧本杀赛道在2018年迎来资本入场时,就在线上线下开启了快速扩张。行业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12月,美团点评上的剧本杀门店从2400家扩张至1.2万家。
剧本杀店铺的老板们也以为封控之后,能迎来消费者的回暖。但现实是,疫情的反复导致剧本杀玩家的增长出现了断代。
但是和KTV、迪吧一样,错过了市场培育期,再想要拉回用户就变得格外困难,于是一直在为爱发电的密室逃脱和剧本杀老板们,也选择在2023年与自己的创业项目告别。
消失的「智能家居」:智能音箱
智能音箱刚出来的时候,全屋智能也仅仅是一个概念,因此智能音箱在更多时候只是充当了一个语音点歌器的作用。
还有一些智能家居也参考了智能音箱式的“无用混搭”模式。例如“会唱歌的空调”“能看视频的冰箱”,通过产品功能的嫁接创造出了一批有着智能化功能,同时售价也更高的家用电器,但实际使用体验并不符合预期。
回归日常生活的用户会发现,对于空调来说,节能远远比会唱歌更重要,也不会有人真的搬一把椅子坐在冰箱前追剧。
消失的「复古消费」:CCD相机、掌机、功能机
CCD相机对于以拍照为目的的潮人们来说,就是一个设置了固定滤镜的高效自拍道具。但同时,它又是一个潮流物件。
与CCD类似的,还有3DS和诺基亚功能机。而这些复古消费现象,反映的是年轻人追求复古文化的一种“求异”心理。
2023,理性几乎成为所有消费偏好变化的内核。
经历了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打击,人们才真正感受到从消费升级到消费分级的需求变化。当消费者们捂紧钱包,开始学着分辨各式各样的消费陷阱,不断从过往踩过的“坑”中吸取经验。
股融易资讯:科技、资本与经济动态
---
AI大模型进入“群模时代”,商业化曙光初现
2023年,是AI大模型爆发元年,乘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之风而来,大模型浪潮席卷全球,并持续火热。“目前大模型商业化的路径较为清晰,国内厂商也都在积极探索,但大模型的商业化之路,不能仅限于商业模式的探索尝试,更在于解决大模型发展的底层问题。”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大模型商业化之路道阻且长,但曙光已现。三六零2023年半年报显示,“360智脑”大模型已经开始创收,金额近2000万元;商汤集团也公布,生成式AI在上半年相关收入增长670%。
阿里巴巴半年净利润达597亿元
12月25日消息,日前,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披露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报告。截至2023年9月30日,阿里巴巴收入为人民币4589.46亿元,同比增长11%;经营利润为人民币760.74亿元,同比增长52%。若不考虑截至9月份止六个月其他财务业绩所指的股权激励费用拨回人民币69.01亿元,经营利润将同比增长38%,主要是由于收入增长和运营效率的提高所致。 此外,在报告期内,阿里巴巴经调整EBITDA同比增长20%至人民币1012.89亿元,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25%至人民币882.16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620.38亿元,净利润为人民币596.96亿元,而2022年同期则为净亏损人民币21.69亿元,主要是由于阿里巴巴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净亏损减少以及经营利润增加所致。阿里巴巴未把投资公允价值变化而产生的净收益或净亏损计入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851.10亿元(116.65亿美元),同比增长33%。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945.37亿元(129.57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843.09亿元(115.56亿美元),相较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578.82亿元增长46%。同比增长反映了盈利能力的提升和资本性支出的减少。
《福布斯》2023年财富增长最多的亿万富豪:马斯克居首
12月25日消息,《福布斯》公布了 2023 年前 10 位财富增长最多的亿万富豪榜单。榜单显示,截至2023年12月15日,今年财富增长最多的十位富豪的身家总计增加了4900亿美元,这10人中有7人是科技富豪,另外,这10人中只有2位来自美国以外。特斯拉、Meta、亚马逊、Alphabet、微软、英伟达的股价都远远跑赢了大盘,帮助它们背后的亿万富豪身价倍增。以净值计,今年财富增长最多的人是埃隆·马斯克,增涨1084亿美元,身家达2549亿美元。
以下是【股融易资讯】为您整理的今日股权融资事件
---
“赛岚医药”获近亿元A+轮融资
表观遗传赛道公司“赛岚医药”近日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达晨财智基金与杭州和达基金共同领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加速推进多款产品的临床开发,完善EpigenPLUS表观遗传学技术研发平台。
「粤十机器人」完成千万元战略融资
12月22日消息,粤十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知名机构战略领投,所获资金将用于加快推动海外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拓展。
「液流储能Enerflow」年内完成两轮数亿元融资
12月21日,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Enerflow)宣布,公司已于近期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由高瓴创投(GL Ventures)领投,国新国证共同投资。
至信微电子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国内碳化硅芯片设计企业深圳市至信微电子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完成了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以国资和产业方为主,深智城产投、正景资本以及老股东前海扬子江基金、太和基金共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