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门标签

深耕工程行业20年,为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努力前行

股融易
2017-11-15 09:39

股融易注:光鲜的外表下,创业者经历的所有艰难、焦虑、无尽的琐碎事务,没有经历过是无法体会的。


有人说:创业九死一生,但还是不断有人前仆后继;创业更像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都是金子。创业已属不易,连续成功创业又该需要多大的勇气?60后潘嘉寅先生便是一个连续创业者,“敏锐预测行业方向,抓住机遇、有好想法,全身心投入、矢志不渝地执行这就是他数次创业成功的感悟……

在龙华新区国家级孵化器银星大厦,我见到了潘嘉寅先生,他身材高大、声如洪钟,一身装扮简单大方,相比其他商人,凭添了几分儒雅。从第一次创业的选准时机,到第二次创业的潜心钻研,再到第三次创业的厚积薄发,无一不渗透着他对市场的深度理解与把握。

身为学霸,不安现状

潘嘉寅先生,60年代生人,学生时代一直是学霸级人物。中学就读于广西省的重点高中,包揽过学校数、理、化各科竞赛的一等奖,经常代表学校参加省、市的学科竞赛,获得多项奖项。197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无线电专业,1983年本科毕业后于广西某高校任教。

然而,学霸并不满足于此,1987年,潘嘉寅又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就读工业自动化仪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0年硕士毕业后,内心深处对改变与创新的追求不断牵引着他,召唤着他。于是,他放弃了读博、大学任教和到航天研究院工作的机会,赴改革开放前沿地--深圳,开启了另一番职业生涯。

敏锐捕捉商机,赚取第一桶金

九十年代初的深圳,创业的火苗到处涌动,潘嘉寅那颗“不安分”的心再次蠢蠢欲动。在深圳赛格集团工作3年后,他就有了创业的想法,并很快与2位同事合伙创业,创立了第一家公司“深圳巨山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创业人生从此开始。

创业之初,国内的通讯事业才刚刚起步,BP机加固定电话的模式非常流行。潘总紧跟时代的脚步,敏锐洞察到寻呼台的市场机会。通过对广西桂林市场的考察和相关评估后,充分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顺利拿到了民营寻呼台的许可证。并“借船出海”,得到了最初的一笔“天使投资”,组建了寻呼台,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发展到一万多用户,成为当地用户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营寻呼台。做寻呼台三年以后,潘总觉察到市场正在走下坡路,便在市场行情的高点时果断地将其转卖给了一家上市公司。

第一次创业,由于精准地选好了切入与退出的时机,他攫取人生第一桶金。


深耕工程行业20厚积而薄发

初次创业的成功,让潘总积累了一定的企业经营经验,也增强了再次创业的信心。之后,他基于对未来发展趋势判断和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于1997年投身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2001年,通过对广西柳州的市场考察,发现智能化建筑在当地还是待开发的市场,就在这一年,他成立了柳州市明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智能建筑工程集成商,集科研、教育、咨询、设计、施工、安装和维修于一体。潘总在这行业一干就是将近20年。

公司成立后的前十年,潘总专注于智能化建筑领域,同时广泛涉猎相关领域,对工程类全行业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行业知识与经验。但在公司管理和项目管理中,与大多数同行一样,潘总遇到了很大的困扰,即中小施工企业如何可以摆脱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能够高效地科学规范管理?因为富有项目管理经验的人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始终是稀缺资源。2011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他意识到应该借助互联网工具来规范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项目实施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但从软件到SaaS平台,行业市场内并没有一个适用于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对市场异常敏感的他很快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于是就有了开发工程管理Saas产品的想法。

经过几年的调研和思考之后,潘总对项目的可行性有了更加充分的把握;2015年,在国内投资机构重点关注和投资Saas领域的元年,他及时抓住了这个时机在深圳创立了云联万企公司,开启他的伟大目标之旅。

01,“项目e”成功启航


2015年,潘总的想法得到实质性的进展。因为都看好互联网+建筑行业市场,潘嘉寅与70后张晓、80后陈丰洲组成了678组合,在年龄、专业、技能各方面形成互补,至此,三个不甘平庸的创业者走到了一起。潘总更是义无反顾,抛售了位于深圳黄金地段之房,全力以赴做“项目e”,同年10月,深圳云联万企公司成立。

在三个合伙人的带领下,“项目e”产品日渐成熟。秉承匠心精神,保持每周一次迭代的速度 ,不断完善优化产品,从去年8月份至今,完成了项目e”1.03.0的三个重大版本迭代,自今年6月推向市场以来,市场反应良好,好评不断,新增企业用户数连续4个月保持每月环比增长率150%的速度增长,截至10月底已经超过万家,预计到今年底,企业用户数将突破2万家,2018年将突破20万家。

梦想路上,与志同道合者同行

对于初创的高新技术企业,适时融资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有了多次创业成功的经验,潘嘉寅对融资的规划思路非常清晰。

潘总坦言,“创业初期单凭一个想法去说服别人非常难。现在产品已经做出来了,已得到市场认可,用户增长趋势也乐观,接下来就需要借助投资人的力量一起来把公司做强和市场做大,公司目前需要融资1000万元。”

“项目e”并不缺投资人,但是,公司创始人坚定地认为:我们的投资人必须也必然是具备有格局观和有耐心的,能够看清行业发展趋势和方向,经得起to B行业爆发的等待,投资人也是合伙人,志同道合,方能成事。

在对话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潘嘉寅先生已爱上了创业。正如他所说的,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一定每一个人都适合去创业,但是适合的人一但创业后就很难回到不创业的状态。”如今项目e”已从01成功启航,相信未来“项目e”将在工程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留下强有力的足迹!

股融易
官方
文章 2272 
浏览 1361476 

相关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