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门标签

给共享经济判个死刑,说白了都是套路!

42章经
2017-10-23 10:49

股融易注:随着UberAirbnb等公司近些年“走红”,带火了一个叫“共享经济”的概念。然而近些年共享经济频出的乱象也让人不得不对它产生质疑,究竟它到底是便捷人们生活的利器,还是释放社会贪婪与毁灭的祸根?共享经济到底能走多远?它又该如何发展呢?

 

我今天下午参加活动,听到了一句话,突然就把现在互联网世界在发生的事情串起来了。

这句话是:

Uber's mission statement is “make transportation as reliable as running water, everywhere, for everyone.

优步的目标是“让交通在任何地方,对任何人都像流水一样可依赖”。

Uber 把其所在做的交通比作了水、电、网络一样的东西。

想象一下,只要打开水龙头,永远会有水流出来。只要打开 Uber,永远能叫到你需要的车。

这就是现在整个互联网世界和资本在做的事情:

套用线上世界的发展规律,用资本把线下世界逐渐地转化为类线上的无处不在的连接和服务。

其实对于互联网世界来说,一直做得就是一件事 “distribution”,也就是渠道和分发。结束了线上,开始了线下。

所以无数的新零售项目做得是占领渠道,无数的单车做得是连接用户。

所以线下开始出现订阅制、出现月购产品,也出现了共享经济,这些其实都能从线上的产品和服务中找到影子。

说白了,就是都是一样的套路。

我在 世界上竟然有一张在发行后还不断更新的唱片?这篇文章里曾经提到过三个预判:

一)一切非物质消耗品都将电子化

二)一切电子化产品都将云端化

三)一切云端化产品都将服务化

当时举的例子就是音乐卡带这个产品,最终变成了订阅制的一首一首歌曲的更新。

现在,基于线下业态的发展,我觉得需要再补充两条:

一)一切非标产品/服务都将向标准品属性趋同

二)一切实体产品都会向电子产品属性趋同

最终因为线下整体基础设施的发展,实体商品和服务会无线趋近于线上。这会是所有服务商渠道的努力目标,因为只有如此渠道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回头来看,其实美国人倒是早就看清了这件事情,在美国,从来没人提类似 O2O 的概念,最接近的概念其实是 On Demand Economy,然后被中国人翻译成了“按需经济”。

这简直是我见过得最差的翻译了。

按需经济强调的是需求,把重点放在了 Demand 上,但其实,这个词的重点是 On 这个单词,是一个动态的表示。


如上图所写,On Demand 要讲的是随时随地满足需求,重点是及时性。

这就像 Uber 说的,让线下的实体商品或服务,都变得像水一样。

基于此,其实,共享经济也是一个伪命题。

我记得之前研究这个领域的时候,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项目叫“回家吃饭”。

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人情味的典型的共享经济项目,我自己特别喜欢。但我聊了很多平台上的阿姨后,发现他们的供给能力完全不足以支撑平台的需求量。

于是,我最后给这类项目下了一个预判性结论,就是最后公司还是要用中央厨房的形式,把一些人变成专业的厨师来进行经营,但真如此的话,这就又和平台本身的价值和出发点矛盾了,所以最终没有在这条赛道上继续看下去。

像这个项目一样,如果我们管纯 C2C 平台叫共享经济的话,那事实是共享经济发展得并不好,甚至已经不剩什么了。

最具代表性的 Airbnb 里也有大量的专业小 B 商家,滴滴里也绝大多数都是专业司机在运营。

不得不说,很多时候 C2C 的共享经济,其实是在开倒车。所谓的 C2C 共享,最终都还是要走上 B2C 的路径,这是供给上追求效率最优化的必然结果。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放宽标准一些?不如把商品/服务的所有权转变为使用权的,就都叫做共享经济?比如 B2C 形式的租赁经济,是不是也能算?

这样定义的话,滴滴、ofo、摩拜倒是都算了,但网吧、酒店为什么不算共享经济?

我认真想了下发现,其实只要是会动的东西,大家就觉得是可移动资产,就会觉得是共享的,而只要是不动的,大家就会倾向于觉得是固定资产,是基础设施。于是,无人便利店、迷你 KTV 等就被大家划归到了新零售赛道,而没人再提共享经济了。

而动的东西都有个结果,就是有及时性,能随时随地满足需求。所以,其实现在大家提共享经济的时候,在讲的还是 On Demand 这件事,还是强调随时随地的这个概念。

在选定 On Demand 这个概念后,在其背后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根据 Demand 提供 Access,也就是接触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途径。

所谓的租赁、二手、无人货架、按月订购,无一例外都是提升 Access 能力的一种方式而已。

这个 Access 越好,人们就越不需要拥有某种东西。毕竟大多时候,你拥有某个东西,也就是为了能在需要的时候随时随地使用它。

比如单车,当随时随地出门都能看到共享单车的时候,就没有了拥有一辆车的意义,因为 Access 太好了。

所以,本来所谓的共享经济、所谓的 C2C 早就不复存在了。我们其实大可抛弃共享经济的概念,给它判个死刑,让它和 O2O 一起老去。

未来,我们更多地站在 On Demand 和 提供 Access 的角度去考虑。用 On Demand Economy 来解释和判断项目机会,省的自己把自己绕到概念的死角里去。

最后,基于我们上面所讲的内容,给大家分享一个也许对寻找创业机会有帮助的坐标系。

这是 Sam Madden 发在 YC 的文章中的一张图。Instant Booking(及时性下单)需求越强,平台的作用越大,Least Skilled(供给端的能力门槛)越低,产品越标准,平台的供给越足。

所以右下角是最适合平台型机会的,也是 On Demand 平台发展最好的,而左上角是最不适合的。

而现在人们需要做的是尽量把右上角这个象限的东西做到右下角,在满足及时性需求的前提下,去尽量标注化产品和供给,比如通过 AI 等方式去达成(AI 和教育或医疗的结合就是典型)。

 

42章经
一家生产原创优质内容的科技媒体
文章 35 
浏览 29181 

相关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