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门标签

研究完无人便利店,我有点崩溃

42章经
2017-08-14 13:52

研究完无人便利店,我有点崩溃

其实在今年三月份,写那篇五个小风口的文章的时候,我就听说了缤果盒子这家公司。据说以前是卖水果的,当时就几台样机,估值还叫得蛮高。

没想到半年过去,这家公司现在还真火了,还顺便带红了无人便利店这一整个赛道,Mini KTV 或 共享充电宝等已经俨然屈居于后。

也难怪,万亿级的零售市场,想起来也更加性感一点。

上周,黄胜利黄总给我介绍了他参与的一家叫做「怪兽家」的公司,借着这个契机,我又把无人便利店这个赛道拉出来仔细研究了一下,结果最后研究出来的结论,让我有点崩溃。

怎么讲呢?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我当时写的 「充电宝」的 24 字投资法则 ,这 24 字法则是:三种业态、两种逻辑、一条底线、渠道为王、多家共存、新的分众。

这里面有几点,其实都可以照搬对应到无人便利店上,比如渠道为王、多家共存、新的分众等等。

一)三种业态

共享充电宝有大机柜(来电)、小机柜(街电)和桌面式(小电)三种业态,36氪姜煦同学出过一个报告,里面把无人便利店也分成了三种,分的也很合理,分别是:

1)对应大机柜的半开放式货架,即类似于缤果盒子、快猫这类的,模拟 711 便利店购物体验的公司(用 RFID 或视觉识别技术来实现);

2)对应小机柜的全封闭式货架,即类似于怪兽家这类的升级版友宝类型的公司(用自动售货机的组合和更新来实现);

3)对应桌面式的全开放式货架,即类似于七只考拉这类的,往办公室里摆一个货架,放个二维码就开始卖货的。

这里第一种概念最新、实现难度最大,第二种没太大创新、却最稳妥,第三种模式最轻、扩张最快、丢损率相信却是最高的。

二)几点关键要素

最终不管是哪种形态,本质都是地产生意,都是要计算坪效如何。在这个基础之上,大家关注的点是:

1)本身硬件产品的科研能力

2)研发产品后的可量产能力

3)销售产品的选品和供应商能力

4)后端产品供应链、尤其是物流配送能力

5)单点销售模型,尤其是盈亏平衡点的情况

6)基于第五点多久能回本

7)扩张速度和渠道能力

8)壁垒和门槛的高低

9)房租成本问题(比人力成本更重要)

10)诸如货损等其他问题

三)为什么研究过后觉得有点崩溃?

因为:

1)市场上的团队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其实很少,大多做的事情是集成,门槛都不高,竞争很激烈,且技术都不算成熟。

2)充电宝成本低,回本周期短,且已被验证,这也是投资充电宝的一条底线,但在无人便利店这里,这条底线似乎不一定存在?

3)最终做的是地产和零售的生意,但大多团队要延伸到这一步还需要很多演进和时间。

所以,现阶段,似乎大多数公司还一样是在融资扩规模抢点位的阶段。那这么说的话,似乎无人货架和全封闭的自动售卖机升级版扩量还能更快些。

这样到最后,一条被炒的火热的无人便利店赛道,好像又变成了拼资本的游戏,这样的市场真的是让人有点崩溃。

公式万物

我在杜克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上了一门管理课,当时教授花了很多篇幅来讲解 Business Model Canvas 的概念。

作为一个工科生,那是我第一次真正开始理解商业模式。后来根据这个概念,我和几个同学一起组队参加了创业比赛,写了商业计划书,逐步走上了互联网创投这条不归路。

后来,我暑期在管理咨询公司实习,接触到了 Market Sizing 的概念,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商业世界的思考。我突然觉得 Business Model Canvas 是一个有点虚的东西,而 Market Sizing 类的问题简直太有趣了。

简单来说,Market Sizing 类的问题就是让你估算各种市场容量,比如常见的问题有:

北京有多少加油站?

上海地铁一天能运送多少人次?

一个煎饼摊每天可以赚多少钱?

第一次看到这类的问题,我整个人都是懵的。后来慢慢练习出套路以后,我觉得到目前为止这都是我掌握的最有用的商业思考方式之一:

把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拆解成各个细小的组成部分,并最终合成为一个公式。

万事万物都有公式,比如俞军说

产品价值 = ( 新体验 - 旧体验 ) - 换用成本

再比如,之前在 一个价值10亿美元的互联网消费品牌是怎样炼成的?这篇文章中提到过的,Dollar Shave Club 的创始人在其 A 轮计划书中总结的成功消费品的公式(如下图):


所以,万物皆可公式化,而且公式化万物是个特别有必要做的事情。

上周,朱时雨老师在 增长的接力棒 这篇文章中,就把用公式理解业务对于公司的意义解释得淋漓尽致了。

他总结说(建议大家去看原文):

靠用户增长这一个单一指标似乎可以在一级市场里唤风唤雨,让VC/PE来跪舔,但是在二级市场,必须有好几个可供差遣腾挪的增长因素,否则分分钟打脸。

优秀的经营者,都是节奏大师,知道什么时候该在几个增长指标之间调兵遣将,不会把单一指标快用“死”了才找援兵,懂得休养生息。譬如Facebook让 ad load休息了好几个季度,直到Instagram开始大规模商业化才重新激活这个指标。

更伟大的经营者,是可以重写企业的收入公式,扩展疆域,这是华丽的冒险,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旅程。譬如:丁老板去养猪,我从来没嘲笑过。网易做严选和考拉,电商收入在2017Q2已经占到20%的收入了,如果这个比例再持续增加一些,网易的收入公式就改写成功了。


42章经
一家生产原创优质内容的科技媒体
文章 35 
浏览 28630 

相关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