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比马云还努力,可为什么赶不上马云十分之一?
这几天最热的话题当非“996”莫属,马云、刘强东等大佬均对此做出了回应,马云语重心长地说“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彻底颠覆了以往“如果有来生他绝对不要过忙于工作的生活”的言论;而刘强东则是更是说出了 “混日子的人不是我兄弟”,表示自己可以做到“8116+8,(周一到周六,早8点工作到晚11点,周日工作8个小时)”。
两位大佬言论一出,吃瓜群众们纷纷表示,资本家的本性终于暴露出来了,说白了还不是让员工多干活、少抱怨。
但有些朋友也表示了迷茫,我明明比996还要忙,天天起早贪黑、早出晚归,起得比鸡早、睡的比狗晚,怎么没见到所谓的“福报”呢?工资还是原地踏步、级别始终得不到晋升、个人发展前景也看不到任何的可能,可能唯一的收获大概就是体重了。
有些创业者也很是困惑,我每天都过得很焦虑,全天除了睡觉基本上都处在工作当中,车马劳碌地去见投资人、四处奔波地参加各种媒体会,晚上回来还要刷各种各样的微信文章看看别人都是怎么成功的, 创业历程一点不比马云刘强东轻松,为啥投资人还是对我拒之千里、市场始终是终日颓靡呢?
总结一下大家的问题——为什么我明明比马云还辛苦,可还是成不了马云?甚至达不到马云的十分之一?
壹
答案是,选择大于努力,战略比战术更重要。
柳青曾说过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之处往往只有那么几步。”如果你在人生的紧要关头做对了选择,那么你的人生之路必将行稳而致远。
首先,是个人的运势。
人生是条单行道,如果一开始就走错了,那么注定要走远路、绕弯路。
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有明确自己的方向、没有站在正确的赛道,那么你一切的努力,都只是南辕北辙而已。
在研究生念书时,我有个学霸朋友,天天日出而作、早上六点起床去图书馆,日落不息、晚上十一点才从图书馆回来。把老师讲的课件背的滚瓜烂熟、背诵大量艰深的英语单词、挑战图书馆能找到的各种题库、阅读各类人生必读100经典书目……
晚上回来的时候虽然身体疲累,但是精神上却是心满意足,看我们的眼光都是一脸鄙视,好像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已经远远把我们甩在了后面。
然而,毕业之后,这位学霸却面临了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做过那么多题、背了那么多书,可是对企业又有何用?看过的知识虽然多,但对于任何一个行业都没有足够的深入了解,而且没有相关的实习经历,被HR拒之门外也并不奇怪。
即使是考博,他虽然分数高、成绩高,但是却只是停留在知识的浅层积累上,并没有独立深入的思考,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所以也没有导师愿意接收。
更重要的是,长期的机械式学习已经让他的思维彻底僵化,失去了年轻人最大的优势——创新性、活力性、积极性。
反观一名同学,是绝对的“学渣”,热爱打游戏、沉迷打游戏,是被学霸最看不起的那种学生。但是,这位同学并不仅仅停留于游戏的快感,在玩游戏时他会主动思考游戏的策划、游戏的设计,不同款游戏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如何才能让这款游戏更为优化,甚至后来还自学编程,自己尝试开发一些小游戏。
毕业时,这位“学渣”非常顺利地进入了某巨头互联网公司,毕业生起薪就达到了二十万。
找工作四处碰壁的学霸很是愤恨,抱怨时运不济、苍天不公,却丝毫没有反思,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讲这个故事是要告诉大家,千万别用战略上的勤奋,掩盖战术上的懒惰。找准你的人生目标、思考你的人生方向,站在正确的赛道上为了你的目标而努力、而拼搏,你的每一分耕耘,才可能会有收获。
贰
其次,是商业的趋势。
胶卷巨头柯达错失数码相机机遇、诺基亚手机被智能手机颠覆、传统百货被电商冲击……违背趋势者,必将被无情淘汰。
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在离职时期所说的一句话引人深思“我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曾经中国最大的线下连锁超市,开店19年没有关1家店铺,看似风光无限,但如今也委身于阿里,成为阿里庞大帝国中的一个部分。
比如说同样是做媒体,六年之前,我有个朋友进入了当地一个还比较成功的报社,每天笔耕不辍、勤于写文,四处奔波、辛苦采访,奈何抵不过市场大势,互联网时代报业式微、走向没落,他所在的报社在苦苦支撑之后最终还是倒闭了。
而另一个朋友,只是利用工作空余时间玩玩互联网媒体,刚开始写博客,后来微信微博出来之后就抢先注册,创办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每天只是转转别人的爆款文章;在微博上编一编段子、发一发评论,看似简单,却因为入局甚早而抢占了先发优势,已经摇身一变为积累了庞大粉丝群体的新媒体大V,转发一条广告就能收入数万。
为什么这些年来创业公司犹如过江之卿,但成功者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同是创业公司,但估值之间却千差万别?这就是因为,赛道很重要、方向很重要。
与其将自己的产品功能吹的天花乱坠,不如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产品能否有效解决市场痛点、市场需求是否真的存在,比如悟空单车,居然想到在重庆这么魔幻的地形大量投放,这能有多少骑行需求呢?
与其将自己的营销做得花样翻新,不如好好回归本源、打磨一下自己的产品。比如黄太吉,营销倒是做的风生水起,什么“美女老板开奔驰送煎饼果子”“外星人讲课”;产品包装也是创新出奇、文案抓人,“吃煎饼、喝豆腐脑、思考人生”,但是自己的煎饼口味却是不敢恭维,远远不如街边的煎饼摊,价格又高的出奇。
所以,大家一定要分清楚,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术,千万不要舍本逐末。弄清楚自己的方向、调研好创业的市场、深耕好自己的产品。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只有将有限的资源放在对的领域,才能得到最高产的回报。
叁
最后,是时代的大势。
马云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更大程度是时代的机缘,正好赶在了互联网爆发的风口上,才有了后来的阿里巴巴、后来的马云。
漫看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总共有七次大潮,在任何一个节点,你只要踏准了节拍、抓到了机遇,那么你的人生命运很可能就此改变。
第一次大潮,1978年高考恢复,这个时期考上大学的人,他们绝大多数都通过了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毕业后或供职政府机关、身居要职,或下海经商、成为巨贾,或投身文艺、名扬四海。
第二次大潮,1980年乡镇企业,诸多农民通过从商白手起家、辛苦经营,创办乡镇企业,终于成为叱咤商海的知名企业家,代表人物如鲁冠球、刘永好、吴仁宝等等。
第三次大潮,80年代的价格双轨制套利,无数倒爷凭借着“空手套白狼”的生意身家倍增、一夜暴富,冯仑、柳传志、王石……这些今天名动中国的大企业家,当年也都加入了倒爷的行列。
第四次大潮,九二下海,嗅觉灵敏的官员和知识分子们投身经商,放弃了体制内优厚安稳的待遇,抢占市场经济的滩头,比如陈东升创办了泰康人寿、朱新礼创办了汇源果汁、毛振华创办了中诚信。
第五次大潮,中国入世后的资源红利,煤炭成为新的造富源泉,掀起了一波黑金狂潮,煤老板们日进斗金、财富暴增,豪掷千金买下北京一百套房等的新闻屡见不鲜。
第六次大潮,2008年、2015、2017年的楼市爆发,房价上涨呈现燎原之势,炒房成为了全民关注的最新热点。
第七次大潮,则是信息技术革命催生的互联网红利,传统互联网时代的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王兴、张一鸣,皆是受益于此。
好风需借力、送我上青天。如果你能有幸抓住制度红利,那么在时代前进的大浪推动下,你可能达到普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的目标。
即使没有如此的战略眼光,那我们至少要站对行业风口,能力相等的人,在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两人的回报却能相差十倍不止。
最后,我们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自己适合什么、擅长什么。与其枯坐在办公室无效率地加班,遵从形式上的996,不如走出办公室、在城市里走一走,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