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门标签

哪些领域最容易出现独角兽?怎样才能成为独角兽?

赵大伟
2016-09-06 16:14

股融易 赵大伟

9月2日,2016世界唐人街峰会(北京)新模式生态链投资合作论坛,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召开。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鸣涛等业界领导与专家出席了该次会议。其中和君集团高级合伙人、产业互联网加速器“进化工场”创始人赵大伟在“投资人眼中的独角兽”环节针对“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发表了精彩演讲,主要内容记录如下:

大家好!我来谈谈我们对“独角兽”企业的看法。

首先回答第一个命题:怎样才算“独角兽”?

从定性角度来看,在细分领域形成垄断优势的企业;从定量上看,做到了10亿美金的市值。这基本上是大家公认的标准。其实“独角兽企业”这个概念并不是今天才有,每一轮产业整合都会诞生属于那个时代的“独角兽”企业。

工业革命之后,美国进入大工业时代,钢铁是当时的第一大产业,是当时最风光的产业。大家争上钢铁厂,一下上了几千家,摩根将785家的中小钢铁企业并到卡内基钢铁厂,更名叫美国钢铁,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家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算是第一个“独角兽”企业;与此同时,洛克菲勒重组了美国石油产业,杜兰特把200多家上规模的汽车厂合并为通用汽车,等等,形成了一批工业时代的“独角兽企业”。

互联网时代也形成了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滴滴等一拨又一拨的新兴“独角兽企业”。

这些企业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产业整合之后形成的产业平台级企业!产业集中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趋势面前,唯大且强者能生存下来,想成为“独角兽”就必须成为具有垄断优势的产业平台级企业!

再来回答第二个命题:哪些领域容易出现“独角兽”?

我们看一下国内这些互联网“独角兽企业”的崛起过程:上个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开始渗透到以信息流为主的产业端,首先改造的就是传统媒体,进而形成了新浪、搜狐、网易等互联网媒体平台,也就形成了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波“独角兽企业”;互联网技术渗透到零售端,就诞生了京东、当当、淘宝等不同商业模式的互联网零售平台,这算是互联网时代第二波“独角兽企业”;然后呢,互联网又渗透到生活服务领域,出现了滴滴、新美大等一批互联网服务平台,这算是互联网时代第三波“独角兽企业”,再然后呢?发现规律了吗?

我们前面提到,独角兽企业是具有垄断优势的产业平台级企业,唯有产业整合才能不断强化垄断优势。在今天,产业整合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驱动力,那就是互联网。大家请注意,我这里面讲的互联网,其实内涵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桌面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而是万物互联的概念,包含了物联网、VR、AI、3D打印等各种数字化技术。在这样的互联网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浪潮当中,还存在着大量的“独角兽”机会,这就是我们讲的产业互联网。

股融易

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交易或者服务平台已经形成了BAT等平台级公司,但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原材料交易、产能交易还存在着大量的机会,会诞生产业研发设计平台、产业原材料交易平台、产业生产制造平台、产业大数据平台、产业金融平台等等,我们要学会沿着产业互联网改造的节奏与周期去发现机会。我们“进化工场”现在就深度聚焦产业互联网平台级项目,从投资到加速,给钱、给人、给思想、给资源,共同孵化出新的“独角兽企业”,所以我们是坚定看好产业互联网之后、在各细分领域所诞生“产业平台级公司”的大商机。

第三个命题,如何培育独角兽?

今天,成长为一个“独角兽企业”,可能不需要熬个20年,因为我们有了更为全球化的市场空间,更为互联网化的产业基础,以及更为成熟化的资本市场。但是不建立这三种思维方式,还是很难进化成一个“独角兽企业”的。

第一,就是产业思维。创业公司也好,上市公司也罢,要想成长为产业平台级企业,就必须建立起产业思维与产业认识。得熟悉产业发展的规律,能够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周期。假设你是三年前的程维,你能不能预见到出租车乃至整个出行行业未来几年的产业格局?你会不会请柳青过来?你所处产业的发展规律、你所处产业价值链环节的游戏规则,这些命题,你不关注,竞争对手会关注,谁率先建立起产业思维,谁将率先具备产业整合的先发优势。

第二,就是互联网思维。这个话题不多讲。三年前我写了《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那本书,就是科普互联网思维的。在推进业务的过程中,如何建立起“用户中心、数据驱动、生态协同”的思维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互联网高效率的连接,将共享经济引入到产业价值链各环节,最大化地打破信息不对称,提升用户体验,形成产业级平台,没有互联网,是很难做到的。

第三,就是资本思维。不是上市公司才需要资本思维,创业公司也一样需要。如果没有不断的并购,滴滴也不会做出今天的格局;如果你认为Google只是一个技术极客,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们熟知的Chrom浏览器、Android系统、YouTube等,都是并购过来的。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是企业成长的两条腿,不可偏废。当你不具备资本思维的时候,被人降维打击的时候,很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股融易

最后,还有三个提醒

1、不要太过在乎“独角兽”这种标签。

按照10亿美金估值的标准来算,放在A股几千家上市公司当中来看,也就相当于一个60-70亿中小市值的上市公司。所以即使做到了这个水平,也不见得你就怎么样。建议大家摆正心态来看待。刚才主持人问有没有所谓的“成长拐点”,我的回答是:没有!

是不是成为“独角兽”就高枕无忧了?绝对不是!今天这个时代做企业,必须时时刻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时代,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柯达”。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敬畏心,保持学习力。前几年一直帮助传统企业做转型升级,在我眼里看来,根本就没什么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区别这回事,无非是企业发展阶段与所处产业环节不同而已,所以各位不要因为你是上市公司或者是创业公司就妄自尊大或者妄自菲薄,最重要的是你的进化能力。唯有进化值得信仰。

2、不要将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对立起来。

你觉得苹果是技术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华为呢?很多人经常把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对立起来,谈论哪个更加重要。我认为大可不必。就像人既要吃饭也要睡觉一样,这是两个维度的事,对企业来说都很重要,都有各自的作用范围。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是相生互动,循环促进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过来作用生产力,就是这个道理。

苹果的成功,既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推出了iphone这样的产品;也有模式创新,推出apple store应用商店这样新的商业模式。华为也一样,为了攻占市场,华为可以凭借通讯设备领域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上完整的产品线的营收,以牺牲暂时的亏损为代价,将投入市场的新产品按两三年后量产的模型定价,利用企业规模效益、低耗与高效的供应链管理、非核心环节外包、流程优化等方法挖掘出的成本优势,从而来挤垮或有效扼制国内竞争对手,打压在成本上处于劣势的竞争对手,形成著名的“华为优势”。这本质上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3、要想成为下一代“独角兽”,必须学会开放与共享。

当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走进深水区,越来越多的产业会被互联网化,诞生产业级的平台,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也势必会对传统的组织模式带来冲击。这种产业级平台,其实是属于社会的,只是放在你的企业托管经营而已。只有“社会企业家”才能真正驾驭好这样的产业平台,不具备开放、共享精神,没有大局观企业家很难做好这样的“独角兽企业”。我们在寻找产业互联网平台级公司的合作伙伴时,非常看重的就是这一点。唯有共建共享,才能共生共赢。一个好的产业平台公司,应该是整合了产业生态链的各方资源,照顾到产业生态链各方利益的,是生态,而不是帝国。

最后,总结一下,进化为“独角兽企业”的16字诀:产业为本,战略为势,人才为先,金融为器。如果你是产业互联网平台项目,欢迎连接,我们共同成长。

谢谢大家!

赵大伟
和君集团高级合伙人、进化工场创始人
文章 3 
浏览 5590 

相关资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