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门标签

惟精资本关志宽:做投资当一以贯之,本立而道生

天晴
2021-01-06 13:17

新年伊始,多家券商已更新2021年医药行业行情展望报告,受国家医保谈判叠加集采影响,包括国信证券、东吴证券在内的多份研报均将目光指向了国产头部创新药企的未来发展。

这与惟精资本董事长关志宽多年前的判断相似,关志宽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指出,一致性评价、医疗集采等措施实际上都是在进行产业结构性优化,为企业的创新及长远发展留足空间。

2020年12月24日,正式在科创板挂牌上市的悦康药业(688658.SH)正是这样一家顺势而为、以高端化学药为主导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悦康药业成功地从一家传统制剂工业企业转型为拥有若干1.1类新药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悦康药业上市这天,正值惟精资本董事长关志宽的生日,他在朋友圈中写到:最好的生日礼物。在悦康药业的机构股东中,惟精资本占股近10%,为第一大原始机构股东。

惟精资本成立于2017年, 是专注于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领域的私募股权基金,主要投资于境内外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截至2020年12月,惟精资本累计参与或跟进项目达到200个,涉及可投资金额超过600亿人民币。

在惟精资本的投资项目中,聚焦于肿瘤领域的创新抗体药物研发公司天广实已经进入到科创板上市问询阶段,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公司迈迪顶峰以及生物医药研发公司合肥医工等行业领先企业也将在近期完成IPO的申报工作。

作为惟精资本的董事长兼创始合伙人,关志宽在中国、美国、东南亚及中东等地区已有超过20年的从业经验,在创立惟精资本前,曾担任PAG私募股权投资负责人、医疗健康投资负责人,基金管理资产达300亿美元。

近日,关志宽接受经济观察网专访,在采访中,审计师出身的关志宽非常强调“可验证”这件事,考量项目不仅要政策可验证、趋势可验证,微观到项目本身也要模式可验证、产品可验证、市场可验证。并且,关志宽指出,好的投资人必须具备整合各种资源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做产业的思维去做金融。

此外,关志宽还分享了他的投资经历、投资心得以及惟精资本在甄选项目中形成的独特方法论。

现把专访实录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经济观察网: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

关志宽:在太盟投资集团(PAG)的工作经历对我影响很大,尤其是与我的人生有很多巧合与交集的PAG董事局主席单伟建先生,他是北京人,也是我的师兄,除了投资的经验与技巧, 我从他那里也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现在我们公司行事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也是当年单先生教导我的:如果今天我们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了这件事,明天华尔街日报公告以后,我们会不会脸红?这个映射到儒家的思想,其实就是“慎独”,等于你自己心里要永远有一把尺子。

另外,我是审计师出身,PE、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我都做过,在五大洲的金融中心也都工作过,金融是我的主业,所以多维度的涉猎对于我做投资也提供了更多的视角与思维工具。

其实金融是一个系统性的东西,很多投资人、投资机构是以金融的思路去做产业,但是我对我们公司员工要求的是,做垂直领域的投资一定是倒过来,用产业的思路去做金融,产业的思路才可以做 “厚”, 而过度追求金融的财技, 大概率是会失败的。

好的投资人在于你整合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悦康药业为例,为什么当初刚刚成立不久的惟精资本能够在众多知名机构中脱颖而出,领投了当年在医疗健康一级市场堪称最大的一笔PE投资? 原因就在于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整合了市场上的优势资源, 创造性地为企业解决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

投资的过程实际上是接受calculated risk的过程,而接受风险在于你能把握风险、控制风险,并不是做投资的时间越长,胆子越大,而是你判断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强。

经济观察网:从惟精既往投资的项目来看,惟精专注于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领域,为什么只专攻于这一领域?

关志宽:惟精资本确实只投资于医疗领域,这也是“惟精资本”名称的由来。惟精出自《尚书·大禹谟》“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体现了我们的一种精神,就是专注。你只要坚持一以贯之,则一定会本立而道生。在垂直领域,我们选对方向,保持一份初心,精细化做事,比如调研了150个项目,我可能最后投的只有5个,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150个项目里,我们自主挖掘的项目达到了72%。

二是我们能为被投企业提供赋能。目前投资界的项目很多都是中介推荐来的,但我们思考的是,当整个世界都知道这个项目的时候,这个项目恐怕已经大概率失去了投资的价值。当下,有些人认为领投是指出资最多的人,但我认为领投还不完全是这个概念,真正的领投,是你从投资开始到公司未来两三年的发展,再到公司上市,这个过程你都帮他规划好了,能为他提供战略赋能。比如,他在华南市场的销售比较薄弱,他在市场公关这方面比较欠缺,投资人要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领投方至少应该坐在副驾驶上,而不是投了一大笔资金之后躺到后座睡大觉。若是后者,投再多的资金恐怕也不配做领投方。

这就由此谈到,惟精资本在当初设立的时候引进华润医疗作为主要股东之一,华润医疗是全亚洲最大的医疗服务机构,是香港的上市公司,拥有12000多张床位以及一年1000多万人次的诊疗量。借此,我们是可以为企业提供赋能的,比如一家提供液体活检的企业,产品研发出来以后,我们可以直接为他对接一家年接诊量在1000万人次的医疗服务集团。因此,我们与企业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关系。

三是在医疗方面拥有足够的专业性。惟精资本的董事总经理兼执行合伙人吴超在医疗医药健康领域有近30年的从业经历,曾在辉瑞,默沙东,雅培,武田,萌蒂,华润双鹤等跨国公司及国内企业担任高管,几乎所有的职能都深耕过. 他曾先后主导价值超过60亿人民币的行业并购,成功引入麻醉镇痛药MS Contin/OxyContin,降糖药Lantus/Actos,抗菌药Zyvox/Vfend等,并使之成为各自治疗领域的冠军产品. 吴超同时还是中国医药BD联盟发起人。


经济观察网:惟精资本在评价项目时主要考量什么?在评估与判断的过程中,方式与方法有哪些?

关志宽:其实投资项目是需要系统性策略的,我们追求的不是绝对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的利益最大化,即SHARPE值的最大化, 所以我们要成体系。其中包括:

一强大的顾问体系。惟精与国内监管和行业内众多专家有良好关系和/或沟通渠道,比如原辉瑞生物中国区CEO、原Icon中国区CEO、原华润医疗董事长等等,他们会提供给我一些前沿性的看法意见。比如,一家肿瘤医院的投资项目,当我认为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的时候,我带一名院长同去调研1天,往往会比投资人尽调半个月看出的门道还要多,这就是insider和outsider的本质性区别。

二是动态的雷达系统。惟精资本在23个细分领域,与近400家医疗健康产业中的领先企业保持密切沟通,这与顾问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个名单同时又是动态的,我们会根据政策、市场不断地调整。

三是内部研究能力,过去3年惟精共发布过20余篇投资机会研究报告,重点针对医疗行业的三大领域,医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通过深入研究政策监管、产业环境、经济动能、市场现状、技术前沿、创新发展等多个领域,不断形成惟精资本独有的投资方式和投资理念,永远主动出击,而非被动应对。

经济观察网:您如何来确定您的投资策略或者投资方向是可行的?

关志宽:我们大的投资策略必须符合几点。一是趋势,绝对不能对趋势判断错误或者逆趋势而为,包括政策趋势、产业趋势、资本市场的趋势等等。当年我们敢于投资尚未盈利的企业,是因为我们清楚注册制和科创版一定会推行,这就需要对政策拥有明确的把握。

二是企业要具备经营可持续性。因为惟精资本是从事PE投资的,我们很难承受任何一个项目的失败投资,因此要非常关注企业的经营可持续性,一是企业要拥有造血能力,二是节奏可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家企业有10个药品在研发,他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核心品种是什么,并且把握好药物评审过程中投入的节奏,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控制现金流。再比如一些企业正在研发的某些品种,周期过长,那么可以选择性地转让或共同开发一部分,或者利用自有的技术平台提供一定的外包服务,这样也能产生可观的现金流。

三是要可验证,包括产品可验证、市场可验证、盈利模式可验证等等。比如我们投资的一家企业,它的一款治疗药物可以将药物的血液溶解度提高至过去的100倍,这就等于在药物本身晶体成药性不变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微创新,可以控制药物的剂量,解决了过去该药物在某些治疗前提下,可能会对患者心脏造成危害的问题,这便是其中一点的产品可验证。

四是要可退出,做财务投资人,最后的退出路径一定要很清楚。当然,所谓清楚并非唯一,退出不能只赌IPO,否则遇到市场波动或政策调整时就会非常被动。

经济观察网:注意到惟精资本投资的项目中,化药、生物药占据了细分赛道预投金额的前两名。是您比较看好创新药的发展吗?

关志宽:中国每年的药物消费占医疗领域总体消费的七成,所以从自然格局的角度,药类投资会比较多。另外,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本身比较分散,且具备技术含量的医疗器械仍是进口品牌占主导地位。这里主要在于医疗器械涉及临床医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融合,要求研发人员不仅要具备临床经验,还要具备工程学背景,比较复杂。

因此,客观现实导致了药物依然占据主要市场,并且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说,用药的治疗效果是最直接也是最可控的。

但是,随着国家对创新的持续鼓励与投入,相信以创新为主导的进口替代、AI在更多场景的应用、癌症早筛早诊等领域,器械还会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我们也会持续关注。

经济观察网:能否谈一谈您对医药行业未来发展格局的判断和看法?

关志宽:接下来更多的将是结构性的变化,将过去那些没有治疗效果,但是占用了大笔医疗开支的项目逐步剔除,为企业的创新留足空间。现在的一致性评价、医疗集采等实际上都是在进行结构性优化。因此,“腾笼换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当前,国内医药企业的原研能力相比20年前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成建制的体系化承接还不太完善,我们依然要持续地加强原创研发能力,因为只有具备原创能力的企业才会有市场竞争力,才会有市场定价权。


点击项目对接惟精资本>>


天晴
股融易编辑
文章 533 
浏览 638452 

相关资讯

更多 »